帝國海軍的急驟擴充實際上也存在著許多隱患,隨著海軍艦船數量越來越多,原來一些資歷只能充任驅逐艦或是魚雷艇部隊指揮官的中級軍官也加入到主力艦艦長們的行列中來。筆神閣 www.bishenge.com這雖然給原來年青的海軍艦艇指揮官們的晉升提供了條件,但是他們的確也缺乏指揮大型水面艦船的經驗。
這也只能通過日常嚴格的訓練來慢慢解決。
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進行最後海試前的一個月,新的艦隊人員組成這才匆匆完成了配備工作。馬克西米利安?斯佩少將是這支快速艦隊的司令,而約翰內斯?胡特切克上校被任命為艦隊新的參謀長,一躍成為了這個艦隊的二號人物。「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是「拉德茨基」級的三、四號艦,此級戰艦艦體修長,更像是一級放大的裝甲巡洋艦。第2快速艦隊司令斯佩少將是什勒斯維希-荷爾斯坦因大公家族的成員,他出生于丹麥的哥本哈根,只不過現在隨著石荷州一起加入到德意志海軍中效力。「沙恩霍斯特」號的艦長是克里斯蒂?林克上校,他出身於弗倫茨堡的一個海軍世家,不過從姓氏來看,應該是原來的瑞典軍人後裔。「格奈森瑙」號的艦長則是奧托?穆勒上校來自於漢諾威的埃姆登,是一位老資格水面艦艇指揮官。
胡特切克到任後的首要任務是協助斯佩少將建立一支精幹、優秀的作戰參謀團隊,而且這份組織工作需要在半個月之內完成。
時間確實是夠緊張的。
一個月後,第2快速艦隊接到海軍司令部的命令艦隊調往遠東,接替在那裡值勤的舊軍艦,組成新的遠東艦隊!
……
到了新世紀後,吳維在這兩年的關注重點明顯轉移到了帝國陸軍的建設上面。費迪南大公在1902年成為了帝國陸軍大臣,只不過他不是吳維親侄子的那個弗朗茨?費迪南大公,而是已故雷納大公的長子阿爾弗雷德?費迪南大公,不過這位比吳維還要大兩歲的費迪南也是他的堂侄。
另外就是駐紮在什勒斯維希-荷爾斯坦因的一個軍的帝國國防軍早在1892年就被他弄到了手裡,改成了海軍陸戰隊第2軍,加上海外的殖民帝駐軍,現在帝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被擴充到了三個軍,15萬人的規模,比帝國內任何一個王國的常備軍兵力都多。
德奧帝國的軍工產業從來都不缺乏製造能力,斯泰爾、毛瑟、埃森的克虜伯、比爾森和格拉茨的斯柯達工廠和的里雅斯特的伊斯萊亞公司都是著名的軍械生產企業,其中斯泰爾、毛瑟如果全部動員的放大,其每年就足以製造出將近二百萬支步槍出來。
但帝國陸軍部的官員們卻只盯著重型火炮和重機槍、重型迫擊炮的生產製造,卻忽視了輕型支援火力的研發與裝備。其實在1903年,丹麥軍隊就已經開始裝備「麥德森」式輕機槍,這款設計不錯的氣冷式機槍重量不到10公斤,只是持續火力稍差。
但這不是問題,三十發彈匣實際上在後世也證明是個均衡的選擇,太重的彈鏈或是彈鼓會影響到步兵的機動能力,而且在缺少機械運輸的情況下,步兵的負重和攜帶能力總是有個限度。伊斯萊亞機械製造公司在1902年購買了「麥德森」機槍的專利,其後,位於比爾森斯柯達工廠槍械設計師瓦克拉夫哈里克與魯道夫杰倫一齊根據導氣式自動槍機原理也設計出一款可更換槍管的氣冷式機槍。
經過伊斯萊亞公司內部測試,採用50發彈鼓供彈的卡爾森1906機槍性能足以媲美馬克沁和麥德森機槍,它比水冷式的馬克沁重機槍要輕得多,採用了可摺疊的兩腳支架,重量只有13公斤。
但帝國陸軍部軍械部門認為這種輕機槍不如馬克沁機槍一樣擁有持久的火力,拒絕用它來替帶水冷式的馬克沁重機槍。
情急之下,吳維從遊戲空間裡薅出了幾挺g42通用機槍出來,交給了薩爾茨堡機械製造公司進行研究和仿製。
伊斯萊亞公司為哈里克和杰倫兩人提供了幾挺麥德森機槍的樣槍,要求兩人將卡1906重機槍的重量消減到10公斤以下。1905年,兩人分別設計製造出了各自的樣槍,經過比較,伊斯萊亞公司選中了哈里克的設計方案,杰倫的設計與麥德森過於相像,而哈里克卻別出心裁地採用了一種上部彈匣供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