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樂山大佛
再說朱文琅和唐玥雙人雙騎自邛縣縣境與麗娜分手之後,一路東行。
他二人此去是回京城向朱元璋復命,朱文琅出山之事已有鄭如宗派快馬送報成都,布政使朱守仁則會再報送朝廷。
麗娜回雲南,不用去操心,唐佩兒估計早已被送到唐門,有唐門高手救治,自不須朱唐二人擔心,至於上官靈,本來天一盟的主要目標是朱文琅,上官靈並不在其列,上官靈位列「上官三子」,上官世家並不好惹,天一盟不會自找這塊硬石頭,更何況天一盟中還有個上官智,念情面也不會與上官靈太過為難,上次朱文琅遇襲時上官靈僅僅是被點穴扔在縣衙門口,絲毫未受傷便是明證。因此,對於他們三人,朱文琅都並不擔心。
朱文琅的傷其實並未痊癒,只不過反正對付天一盟之事也不急在一時,因此朱文琅並不著急,乾脆與唐玥一路慢行,又是養傷,又當遊歷,順道遊玩一下沿途秀景,也是一樁妙事,這也是朱文琅打算沿長江南下的目的,相對騎馬趕路而言,平平穩穩地乘船順江而下,又快速又省勁,自然是個更好的主意。
二人並騎,信馬而行,此時朱唐二人互相已明白對方心意,一個玥兒,一個琅哥,說不盡的郎情妾意,纏意綿綿,與之先前的互相譏諷互相捉弄的時候已是宛如隔世,天差地別了。
朱文琅依舊改不了那副吊兒啷噹滿不在乎的浪子模樣,臉上似乎總是帶著那種似笑非笑的眼神,說話大大咧咧,開口閉口胡扯八道,倒是一點也沒顧著唐玥那滿腹柔腸的女兒心情,有時一句話下來,把個唐玥滿腔的浪漫心事打消得乾乾淨淨,氣得唐玥真想湊過馬去狠狠抽一馬鞭子。
可偏偏這傢伙不是跑就是躲,老抽不著,有一次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沒躲開,馬鞭結結實實抽在朱文琅後背上,把衣服都扯開一道大口子,害得唐玥心疼好幾天,晚上還仔仔細細替他補好衣裳,卻再也不敢隨意揮著馬鞭作勢要打朱文琅了——誰知道他啥時候躲啥時候不躲?一來二去,總是把唐玥氣得個牙痒痒的,但說來也怪,只要朱文琅看著情形不對,隨口說句俏皮話,唐玥又總是被逗得「撲哧」一笑,又什麼事都沒了。
才行得數日,二人便到了樂山,尋了間客棧住下。
樂山在峨嵋山東麓,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匯流之處。峨嵋派也是中原武林一派,掌門人靜風師太與朱文琅曾在少林寺有過一面之緣,還曾得唐玥的三花玉露丸解去所中慢毒,可說有些交情。
只不過朱文琅與唐玥在一起,好不容易有個遊歷的機會,此時並不想與峨嵋派多有牽扯,再說也實在沒什麼要事,若是就此前去拜山,倒象是專門討還人情去的。因此朱文琅心中根本就沒有上峨嵋山的打算,只是想在樂山順道遊玩一番罷了。
樂山有一處景色,天下大大有名,那便是號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古稱「彌勒大像」、「嘉定大佛」,因建於凌雲山上,故又稱凌雲大佛。
大佛始建於唐玄宗開元初年。當年,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於此匯合,水流直衝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來可使雕琢下來的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來可借佛力鎮水。
海通大師多方募資二十餘年,終籌得所需款項,招募能工巧匠,「鑿山石以為佛」。曾一地方官吏前來索賄,海通怒斥曰:「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
海通大師圓寂之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前後歷時九十年,大佛方告完成。
大佛背靠凌雲山,側後半身與山石相連,表相莊嚴肅穆,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俯視三江交匯之所,實是氣勢宏大壯麗,震懾妖邪。
據傳自大佛建成,數百年間,以往常受洪澤肆虐的岷江便就此風平浪靜,極少再發大風大浪。百姓都說此乃大佛佛法無邊,壓得水妖不敢造次,福澤百姓,因此大佛香火極盛,常有千里之遙的百姓攜手前來朝拜。
樂山本地的地方衙門,也定於四時八節之時,去往大佛焚香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