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
石水皇朝開運元年(944年),神遼帝國可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大軍直抵澶州,派蕃將偉王領兵進入雁門關,劉知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偉王,累遷太原王兼任北面行營都統,北平郡王、太尉,之後誅殺吐谷渾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以另一部族的王義宗統領五族中其餘的人,又在朔州陽武關再破蠻族。
劉知遠在這段時期的主要意圖,是稱霸河東,成就王業,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半就,一方面不服調遣,作戰中逗留不進,另一方面也主動出擊一下。
石水皇朝開運四年正月一日,神遼帝國進犯京師,俘虜了石水皇朝少帝石重貴北去,石水皇朝滅亡。
二月一日,耶律德光具辦漢族的禮製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詔令改石水皇朝為神遼帝國,大赦天下,稱年號為會同十年。
劉知遠遣牙將王峻向蠻族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詔令褒揚嘉獎,稱劉知遠為兒子,並賜給一根木拐。
按蠻族的禮法,貴重的大臣才能得到這種賞賜,就像按漢族禮儀賜給假節一樣。
王峻拿著木拐,蠻族人望見他都紛紛到路邊避讓,王峻回來後,對劉知遠說蠻族政治混亂,一定不能攻占中原,於是便商議建國。
劉知遠表面上對遼國稱臣,同時又多次對部下揚言,要劫回已經動身北上的前石水皇帝石重貴,說是要迎還「聖主「,在晉陽繼承石水的香火。
為了假戲真做,劉知遠果真派兵去「救「石重貴,但這時石重貴早就到了陰曹地府,劉知遠自然是「救「不回來的。
對劉知遠來說,石重貴的生死無關緊要,他能不能在亂世中得勢才是要緊的,手下跟他混飯吃的那幫人也都不是飯桶,他們知道皇帝已經玩完了,接下來劉知遠最有可能成為皇帝,當然也最希望自己的老大當皇帝。
於是,有臉皮厚的時不時會站出來恭維幾句:「國不能一日無主,您就順應天意,趕快登基吧。」
劉知遠當然假意說不妥,這就像喝酒:不能別人一讓就喝,那顯得沒面子,你讓一次我不喝,讓兩次三次,我再喝,就不會顯得我貪杯。
所以,最初聽到勸他當皇帝的話,他就會大罵:「你懂個啥啊,神遼帝國現在那麼強大,我們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這事兒以後再議。」
否則,「好,好,這個皇帝我來做」,便會讓人看出他是個「皇帝迷」,要做也要端些架子,要被人抬舉著,這才會少些閒話。
其實,聖唐一族這一個歷史時期之中,好多皇帝最初都是被這麼「抬」上去的,可見在那個亂世,做皇帝光腹黑不行,臉皮也要厚,而且還不要讓人看出來厚,真是苦了皇帝這一個差事。
神遼敵國三戰石水皇朝後,實力也大不如前,在中原也過得沒有之前滋潤,各地的割據勢力慣於坐山觀虎鬥,對天下大勢也是看得很清楚,他們知道神遼帝國靠不住了,自己又都沒有足夠的實力稱霸,於是都給劉知遠寫信,無非是勸他「順應民意」,快來坐頭把交椅吧。
其中,劉知遠的愛將、侍衛親軍都虞侯郭威便勸劉知遠說:「耶律德光殘暴失人心,天下多以主公為首望。現在主公不能再推讓了,萬一其他人乘虛取主公而代之,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事已至此,劉知遠不便再推卻,於是順應「民意」,藉機稱帝。
947年2月,劉知遠在晉陽稱帝,他沒有馬上改國號,但棄開運年號,而沿用石敬瑭的年號,稱天福十二年。
天福十二年三月,耶律德光決意要走,他命表兄兼大舅哥蕭翰留守汴梁,把汴梁的金銀寶貝連同太監宮女都帶著,踏上了返鄉的路程。
劉知遠得到了耶律德光的決定,將前不久耶律德光賜給他象徵地位的木拐子扔到地上,召集文武議事出兵收復中原。
多數將領建議先拿下河北,但樞密副使郭威卻提議:「雖然耶律德光走了,但河北的遼軍實力依舊強大,各地的遼軍要是堅壁清野,我軍將進退
第1006章 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