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趕超新漢堡港,二十年追平姆貝亞,三十年成新達累斯薩拉姆。」
「埋頭苦幹五十年,建設國際一流都市。」
「西部經濟橋頭堡,未來東非工業城。」
…
在羅安達的街頭,這樣的紅色標語處處可見,作為東非西海岸的第一大城市,羅安達市在西海岸幾座城市中,野心也是最大的。
從地理位置,環境氣候,交通條件等任何一點而言,羅安達的條件是不比達累斯薩拉姆市差的,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達累斯薩拉姆市比羅安達開發的歷史早了二十多年。
這個時間自然是從兩座城市納入東非統治的時間算起,如果沒有這個因素干涉,那羅安達和達累斯薩拉姆的發展水平,哪個更好,還真不好說。
在東非出現之前,達累斯薩拉姆是桑給巴爾蘇丹國的主要城市,而羅安達則是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地的首府,實力上只能算半斤八兩。
但是,在東非治理下這麼多年,達累斯薩拉姆市早就脫離了「非洲」城市的韻味,即便放在國際社會,達累斯薩拉姆也是能排上號的「大都市」,所以羅安達市的追求在許多人看來難如登天。
畢竟羅安達發展確實不錯,但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也在進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目標是紐約,倫敦,巴黎,柏林這些各國最繁榮的城市。
而且羅安達市在東非的發展速度,目前還比不上貝拉市,在本地區內甚至被環境「惡劣」的卡賓達追趕。
看到這些紅色激勵人心的標語,赫爾不知道為什麼內心有一些不適,赫爾是來東非尋找商機的德國商人。
而他的目的地就是羅安達,因為羅安達港落入東非手中後,就成了對西歐輸出資源的重要港口,加上羅安達鐵路開通,這裡的貨運量絲毫不比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差。
「東非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你們雖然在文化上來源於德意志地區,但是有著自己的特色,這一點區別於世界上任何國家和地區,即便是最大移民群體來源的遠東帝國也找不到這種特點。」赫爾看著羅安達城市標語對負責接待他的東非人馬克西姆這樣說道。
「赫爾先生怎麼能這麼確定?」馬克西姆好奇的問道,他很奇怪赫爾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這不僅需要對德國了解,還要對世界各國有所了解。
赫爾搖搖頭說道:「或許是我見識淺薄,不過我也去過世界很多地方,從來沒見過和東非這樣差異如此巨大的國家,就拿德國來說,雖然德國也是大政府主義的國家,但是德國是軍事強國,國家管理處處體現軍事領域特徵,但是我們都知道德國這樣做就是為了維護德國的安全,畢竟我們德意志周邊群狼環伺。」
「那東非呢?」馬克西姆問道。
赫爾深思了一下回答道:「坦率的說在此前我對東非的印象應該是比德國更加鐵血的軍國主義國家,但是來到這裡我發現我錯了,即便是安哥拉這種暫時處於落實管控的地區,也看不到太多軍隊,反而各地都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生機景致。」
當然,有一句話赫爾沒有說,那就是這種發展就像被鞭子抽著一頭牛前進一樣,只因為東非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干預太喪心病狂了,不過不得不說這種手段很有效。
葡萄牙人治下的羅安達,他年輕時也見識過,那時候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所以大多數船隻都是要經過這裡的。
而東非僅僅接手羅安達五年時間,羅安達的城區面積和人口擴張了數倍之多,而且東非在這裡是布置了產業的,所以羅安達放在歐洲國家也算一個比較不錯的小城市。
說到這裡,赫爾突然想起了些什麼,他對馬克西姆說道:「這些標語讓我想起來了!就是德國以前的徵兵標語,只不過兩國的內容不一樣。」
對此馬克西姆說道:「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的外部威脅基本上已經不存在,所以軍隊擴張自然也就停止,實際上之前東非的軍隊數量雖然多,但在東非也體現不出來,畢竟東非的國土是德國的十幾倍,說實話東非應該和歐洲對比才公平,但是歐洲國家林立,每個國家軍隊都不少,加起來自然比東非誇張的多,尤其是列強都比東非軍隊數量多的多。」
歐洲人口集中,
第二百二十九章 羅安達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