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歌爾韋斯坦要將中部農業區和莫三比克地區單獨挑出來講,自然有其道理。
在東非對農業分布的最大因素實際上就是降水,九大農業區中除了兩河流域區(索馬利亞)以外,降水基本上都在四百毫米以上,而莫三比克和中部農業區的降水處在六百毫米到一千五百毫米之間,再往上就是真正的熱帶雨林氣候了。
一般而言,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常年在兩千毫米以上,當然,像東非的剛果雨林是一個例外,其降水量一般在一千五百毫米到兩千毫米左右,特殊情況,特殊地區可能突破三千毫米,像亞馬孫雨林大部分地區基本就穩定在兩千毫米之上。
而降水量四百毫米以上才適合發展種植業,八百毫米以上才算濕潤區,所以東非年降水量能達到八百毫米以上的,除開熱帶雨林區域,整體上和東非人口,經濟分布重合。
像加丹加高原,大湖區,都是緊挨著熱帶雨林地區的濕潤地區,最適宜農業種植,莫三比克地區雖然遠離熱帶雨林,但是受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量也比較充沛。
當然,在九大農業區中還有兩河流域這個特殊的地方,而索馬利亞能並列九大農業區,完全依賴其發達的商品農業,距離歐亞市場最近,且農產品質量優異,棉花,瓜果類是輸出大頭。
「將全國分為這九大農業區,基本意味著東非農業政策向這些區域傾斜,其中重點就是在這些地區大力推進機械化耕作模式,依照各自地區的農業特點,統籌協調,統一管理。」
「同樣的,化肥,農機,農藥,修理廠等工業配套設施向這幾個區域重點布置,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相關技術進步。」
這才是圖窮匕見,東非推動農業改革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化工,機械製造,汽車,拖拉機,石化等產業。
在農業改革的同時,培養這些新興產業在東非生根發芽,並且發展壯大,畢竟現在這些領域,東非雖然暫時不落後於時代,但是想穩固其地位還要細水長流,依靠時間和政策上的積累。
恩斯特:「工農不分家,尤其是我們東非這樣一個正在轉型中的農業大國,毫無疑問,東非當前依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而成為一個初步實現工業化的世界強國,才是我們未來幾十年裡的目標。」
「雖然我們在工業發展領域取得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成績,但是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像歐美的強國,很多城市化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英國更是超過百分之七十,接近百分之八十,德國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全歐洲除沙俄外平均水平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上下。」
「而根據我們近二十年來的數據,東非的城鎮化水平從八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上下,到九十年代初已經滑落到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東非的工業化進程任重道遠。」
東非城鎮化水平之所以會倒退式發展,並不是東非工業發展慢,而是東非新增人口速度太快,拖慢了工業化進度。
當然,之前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也和東非在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的優異表現有關。
而且七十年代東非總人口是遠不如九十年代的,所以九十年代的百分之十七,所代表的工業體量遠不是八十年代百分之二十可比的。
而且南非戰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前東非除了建設本國經濟以外,還有開疆拓土,重點發展軍事工業,發展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等因素的拖累。
而在南非戰爭之後,東非政府的工作重點,已經全面轉入經濟建設方面上來,除了海外領土擴張以外,東非本土領土基本成形,並且隨著南非戰爭結束,東非的外部威脅已經解除。
所以在九十年代,東非的工作重點就是對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追趕,當然,想在十年內趕超那是痴人說夢,但是縮小雙方差距才是恩斯特關注的重點。
「到本世紀結束,東非的城鎮化水平應該重新突破百分之二十,同時在各個基礎工業領域持續發力,搭建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在電力,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繼續保持東非的優勢地位,同時在石油,化工等產業做大做強,重點關
第二百四十四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