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七年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性的巔峰新高時,韓少榮身家一度摸高到千億,以及華茂所直接控制的資本也超過兩千億,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堪稱龐然大物。
那一刻,韓少榮素來陰柔的內心也禁不住滋生「會當凌頂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情。
然而長達一年的熊市與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風暴疊加,令上證指數從最高時的六千三百多點狂|泄到最低時一千六百七十多,韓少榮以及華茂的主要資本都鎖在股市之中,損失自然也是慘重無比。
即便上證指數反彈站回到兩千點,但相比較一年前的歷史新高,跌幅之深猶是令絕大多數的投資者絕望。
韓少榮盤算他名下的身家,此時也回落到四百億以下,華茂控制的資本盤子回落到八百億左右。
凡事皆盛極而衰,韓少榮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但物極必反的另一層含義則是「否極泰來」。
在上證指數往兩千點跌去時,他個人暗中籌集近百億等著抄底。
上證指數跌到底部時,交易也低迷到極點,這給大規模的資金進出帶來極大的難度。
就像泰華、東盛兩隻股票,最低迷時,二級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都不足千萬,這時候哪怕是三五千萬的新增買入,都有可能將股價拉高一截。
然而,這些資金想要兌現浮盈出來,卻沒有其他新增資金進入接盤,股價又會快速跌落。
最後發現,狠命操作一通,惹得股價上竄下跳,盈利卻低得可憐,甚至還要虧不少印花稅、交易費進去。
大的資本,應該有更好的耐心,最好的操作方式也是先明暗兩條線潛伏進特定的兩三家上市公司,然後通過資產併購,將當前以及未來兩三年間有可能最熱門的概念包裝進這兩三家上市公司,將股價炒高。
待到證券市場回暖,有新的增量資金進來,前期潛伏的資金這時候趁高兌現浮盈撤出,才有可能獲得翻倍甚至數倍的超額利潤。
韓少榮這兩天將自己關在書房裡,反思他的思路從頭到尾都沒有錯,標的也是精挑細選、布局甚久。
比如東盛地產。
韓少榮計劃注入三十億的資金,拿走東盛地產40%甚至更高的股價,然而後利用兩年左右的時間,與丁肇強一起努力將東盛地產裝入某個上市殼公司里,實現曲線上市。
東盛地產的資產質量很高,只要樓市、股市回暖的周期能有所重合,韓少榮預計東盛地產曲線上市後,市值做高到三四百億的難度不大,也不存在太多的虛高。
到時候他能從中斬獲八十億甚至更高的盈利。
比如泰華集團。
泰華集團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操作周期更短,只要能控股,都不需要實際做什麼,只要待證券市場回暖,包裝一些好的概念進去,將泰華集團從停牌前僅剩二十出頭億市值重新拉高七八十億左右,不是什麼難事。
而到時候他就能從中輕易先兌現二三十億的盈利出來。
計劃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被曹沫這癟三砸得粉碎。
錯的是他沒有充分考慮曹沫攪局能力是如此之強。
不僅他對東盛、泰華的如意算盤都被曹沫打碎外,其他計劃也都牽一髮而動全身,亂了陣腳。
此外,他最初還從二級市場買入不少泰華、東盛以及其他三家標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但為了打壓股價,迫使對手乖乖就範,前期吸入的十幾二十億股票也都當成子彈打光掉,完美的錯過這一輪的強勁反彈。
在股市,有一種痛苦叫「套牢」,還有一種痛苦叫「踏空」。
當然,韓少榮發泄的將家裡亂砸一通,卻也沒有頭腦衝動的決心跟曹沫貼身糾纏下去。
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裡誰都不見,也不是就陷在悔恨跟憤怒的情緒里難以自拔。
這一輪交鋒,他可以說是一敗塗地。
雖說華茂實力依舊強大,但曹沫不僅將上市公司泰華集團收入囊中,還跟丁肇強、錢文瀚等人結成緊密的同盟。
除了曹沫在國內初步形成自己的產業布局,以及卡奈姆等西非國家的產業布局還有極大潛力可以挖掘外,除了錢文瀚在資產(對新海金業的持股
第四百一十三章 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