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了李智恩這個小丫頭,李俊熙終於可以安靜一會兒了,剛剛在李智恩來之前,他正在琢磨著他的電影。
之前在拍攝《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兒》時,李俊熙就曾有過這個想法,他想要拍攝一部完全屬於他的電影,親自執導,親自主演。
原本只是有了一個想法,劇本什麼的完全沒有頭緒,不過前幾天在網絡上,看到了一條新聞之後,他突然有了靈感。
那條新聞說的是一個大學男生的故事,在和女朋友分手之後,他將自己的故事寫成了分手日記,在記錄到第三十天的時候,這個男生出了意外,也讓他的失戀筆記被曝光了。
李俊熙通過這個男生的故事,找到了靈感,他腦海當中突然閃現的,也是一個圍繞著失戀的故事,經過幾天的時間,這個故事已經逐漸的成型,目前正在修改階段。
不要以為失戀就一定是個悲劇,相反的,李俊熙的故事非但並不悲傷,反而充滿了暖意,如果要給李俊熙的這個劇本貼上一個標籤的話,那麼「治癒系」這個詞最為貼切。
故事的絕對主角是一個在首爾做婚慶策劃的奔三待嫁女青年,當她面對留著結婚使的七年之戀男友與閨蜜的背叛,開始了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失戀掙扎之路。
從絕望到爬起,從不舍到成熟,經歷身邊人的關心與感動的真愛,女主角度過了難忘的三十三天,這一個階段的結束,也象徵著下一個幸福的開始。
對這個劇本,李俊熙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當劇本成型之後。他甚至有種迫不及待要將其立刻拍攝出來的衝動。
短短几天的時間,劇本的主體框架已經完成,甚至連分劇本鏡頭,李俊熙都設想好了,在他的計劃當中,電影將以幾個分手場景為開篇。而後鏡頭延伸再切換到女主身上。
整個故事將著重對女主角心裡路程細膩刻畫,再通過畫外音的巧妙配合,細緻地表達女主角失戀後的種種情緒。
在李俊熙看來,人是感情動物,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感情起伏的。
有時候,一個人看似在理性地思考,判斷,決定。其實也是摻雜了情感在裡面的,也正是因為這些情感的參與,人的生活才變得有方向,有意義。
感性是與生俱來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理性是通過後天歷練逐漸形成的控制情感客觀分析的能力,二者沒有絕對的區分界限,而人所要做的就是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一般女性偏感性,而男性偏理性。二者結合才能使得戀愛或者婚姻趨於長久。
但也正是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往往因為一時情緒的影響而做出決定,就如李俊熙這個劇本當中的女主角,故事中,她在飯店門口追逐前男友坐出租離去的那一幕,她也許明白前男友對她的愛已是強弩之末,也許明白即使犧牲自尊。也不一定換來他的回頭,可還是會不顧一切地去做,抱著一絲飄渺幾不可握的期望。
其實反觀,這也是女性身上所有的特質,也正是因為這些她們的活力。熱情才得到充分的表達。
而男性一般在一份感情里看到的更多是問題,及其如何解決,但他們也可能因此選擇放手。
因為他們有時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問題上,克制甚至忽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流動,從而失去了向前的動力,對未來的展望。
理性會讓一個人認清現實,而感性則會讓一個人勇敢向前,唯有將二者結合,人才能真正感知到上天賦予生命的價值意義。
雖然是一個失戀的故事,刻畫的也是女主角失戀之後的心路歷程,但是,李俊熙卻不想將電影拍攝的過於沉重,他更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去治癒那些失戀的人們,所以,按照李俊熙的計劃,整部電影的格調應該充滿小清新的味道。
當然,也不能說這是一個喜劇,失戀的痛楚怎能會馬上消除,男友跟閨蜜跑了,而自己卻習慣了只有他們的生活,同時卻要承認自己確實過於自我。
忘記過去、學會堅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卻還要面對給一對浮華男女籌備夢幻婚禮的任務。
一個女孩兒,面對未來,真的是「前路太險惡」,幸運的是,女主角的身邊還有溫暖,有奇葩的上司叫醒她,有奇葩的男同事陪她度過最黑暗的歲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