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的風吹得冷,修堡子的衙役哥哥心裡苦,再苦也不敢說。
劉承宗選擇修堡壘的位置,跟打箭爐隔著大山,有一百四五十里地的路程。
而距離冷邊土司的官寨,算上大渡河,直線距離不到二里地。
這個地方很好,有適合耕種的土地,北邊有熟地七百餘畝、南邊有熟地八百餘畝,沿河灘再向南北延伸,還有能被開墾的地方。
而且在背後的山裡,還有鐵、煤、鉛及石灰等各種石料,水源充足。
劉承宗沒派人去探礦,因為礦就在那,他只需要派人跟著土民去山裡找,找過去被土司圈起來不讓人去地方,就能找到有待採掘的礦產。
不過劉獅子決定在這修築堡壘,倒不是為了保護田地和礦產。
而是因為從這個地方,剛好能看見對岸成片的良田,離沒多遠,就是冷邊土司的官寨所在。
儘管冷邊在領地上遠比長河西要小,兩岸水土條件也幾乎相同,但那邊對田地開墾、水利灌溉工程以及人口數量方面,都遠強於長河西。
這就是市場的力量,市場在哪裡,財富就流向哪裡,財富在哪裡,人口就向哪裡遷徙。
其實大渡河沿岸的地形並不適合修建堡壘,大渡河每年五月漲水,河面會把沿岸低地統統吞沒,但在枯水期又會露出大片石灘,不利於修堡封鎖。
如果想修建一座能讓抬槍射擊到對岸的堡壘,那堡壘下層每年都會有一段時間浸泡在河水裡;而要想不被浸泡,就無法把對岸灘涂籠罩在射程之內。
劉承宗本來不想在這兒修堡,不論在西寧還是康寧,他喜歡跟朝廷留出一點緩衝區,冷邊沈邊就是緩衝區。
但兩個腳夫就能拉來數百人遷移而來, 這種移民規模讓劉承宗又喜又驚, 喜的是內地敲骨吸髓的環境下, 人口不再是康寧府的掣肘;驚的則是今年秋收之後,移民而來的人恐怕會成倍上升,他的糧食缺口將會急劇擴大。
考慮到這個問題, 這裡的地形就非常合適了,既能當倉庫, 還能作為防守反擊的野戰依託, 退能以軍事壓力迫使沈邊土司出售糧食, 進能強渡收糧,還能攔住糧食主人的軍隊追擊——他必須在這兒修個堡子。
因為附近有條松林河, 他給這裡起名叫松林堡、旁邊的農田叫松林鎮,暫時駐紮二百士兵,並策劃了松林地區將來的發展規劃。
有礦就不能閒著, 這裡要能採礦煉鐵, 記憶里附近應該有一座非常出名的瀘定橋, 雖然他人已經站在這兒, 也還是想不通,這條河叫沫水, 周圍就沒有任何跟瀘字有關的東西,為啥要叫瀘定呢?
他也要修一座鐵索橋,只不過如今並沒有修橋的能力, 所以得先採礦煉鐵、燒窯做磚,煉鐵最大的難點在人才, 得從西寧調人過來,才能造出最好的大鑒爐。
他要把一座小山頭改造成土木結構的堡子, 並且在河灘修兩座石基碉樓,保護他的百姓, 也保護將來的鐵廠,並為鐵索橋的建造打下基礎,將來有了橋樑溝通大渡河兩岸,往來輸送貨物輜重都能容易許多。
好在修堡的事木雅能提供幫助,長河西什麼樣的番民都缺,就是不缺在打箭爐閒逛的閒人。
木雅的鐵甲兵四處亂竄,在街上看見穿袈裟的就帶過來, 那邊的閒散和尚都被叫了過來,從山裡往外運石頭,急得和尚們把打箭爐的衣裳價拉高了兩成。
拉高也沒用,打箭爐的裁縫鋪用的都是從成都府進口的上好布料, 服務的壓根就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當然也包括普通和尚,他們買不起新衣裳、天氣又還很冷,穿袈裟就只能被拉來做工。
倒是讓三個被扣下的名山下衙役鬆了口氣,剛被捉住時聽說要讓他們修堡子可嚇壞了,生怕被累得客死他鄉,這會兒一看好幾百個番僧來幫忙,內心倒是輕鬆了一半。
依然擔憂被累死,只是覺得累死了有免費超度的服務,多多少少這魂兒能飛回家鄉。
等到真開工,劉承宗見了三個衙役一面,徹底免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不讓他們干別的,就在這當監工,每天六個糌粑十枚折二元帥通寶。
仨衙役一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松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