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頑賊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山神公主

第三百二十三章 山神公主

    回到北方,劉承宗旳枕邊讀物換了新書,《資治通鑑》看完了,《遠西奇器圖說》也被翻得起了毛邊,如今拿在手邊的一套《太祖寶訓》,是從韓王府弄來的藏書。

    其實就是本朱元璋語錄。

    讀資治通鑑,劉承宗能以後來人的高視角去觀看學習,沒什麼感同身受,然而翻看太祖寶訓,卻處處感慨。

    俱爾灣很快迎來第一場雪,今年依然很冷,但卻沒有下得那麼大,氣溫也沒有那麼寒冷徹骨。

    劉承宗覺得這和俱爾灣添了許多人氣有關,元帥府在新城外規劃了三縱三橫六條街道、十六個坊市、四家粥廠,用以安置從海上遷來的上萬百姓。

    讓劉承宗感到鬱悶的是,他們的培養體系似乎總是滯後,俱爾灣的書院好不容易教出四百多個懂漢番言語的學子,突然間蒙古言語又成了元帥府最大的語言人才缺口。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好在蒙古言語在元帥府的軍隊裡不算絕學,很多在役軍官多少都會點,尤其是他的護兵隊,除了樊三郎,人人都對這項技藝有所掌握。

    這對劉承宗來說,也不能完全說是好事,護兵都是等待升遷的低級軍官,只是因他們沒有建立完善的戰時晉身機制,才調入護兵隊。

    這些人都掌握蒙古言語,意味著即使到如今,軍中升遷依然以邊軍為主,農民軍出身的將領、士兵很難在軍功競爭中取得優勢。

    甚至很可能這個人在加入劉承宗時是農民軍,但在成為農民軍以前是邊軍。

    這就像倖存者偏差,農民軍中脫穎而出的將校、士兵,往往極為好學,又因好學被委以軍事之外的工作。


    比如上天猴,上天猴劉九思如今就沒有作為帶兵將官,反而因其學了西番言語、又懂得軍事,被父親劉向禹派遣到日月山配合番酋貢布多吉掌管七部,    成了元帥府駐日月山練兵官。

    但這並不意味著最早合營的上天猴被邊緣化,    恰恰相反,    日月山對元帥府至關重要,因為那裡是西寧府唯一一座已經開發、且在他們掌控之中的鐵山、煤山所在。

    西寧府的鐵礦主要來源有三。

    一為西寧衛的北山鐵廠出產,原隸朝廷、後改民營,    有高爐兩座,爐官、鐵師、學徒、選礦工、鐵匠、石匠、木匠、運鐵工、采柴工、燒炭工、風箱工等工匠七十餘人,    每月出鐵四次、一年開煉五個月,    年產生熟鐵三萬斤。

    二由採購毛皮的商賈自臨洮、鞏昌、漢中等地運來,    單次數目不拘多寡,去年運了兩萬多斤,    不過今年這條路已經斷了。

    第三就是日月山的新建礦廠,不過當地至今也沒修起高爐,自上天猴劉九思到任,    一直是僱工採挖,    運入西寧煎煉,    而且僱工數目很少,    一年僅採礦萬餘斤。

    劉承宗聽說這種情況,不禁在心裡算了筆賬,    從日月山鐵廠到俱爾灣僅有三十餘里,但是從那採礦運到北山鐵廠,再運回來,    往返卻要三百里路。

    且不說北山鐵廠本身的產能就接近飽和,即使不飽和,    單單僱工腳錢就會給百斤熟鐵增加五錢銀的成本。

    「這不是胡鬧嗎?買上百斤熟鐵才二兩銀子,光僱工的工食就多出五錢,    再算上採鐵、煉鐵的花費損耗,自產千斤花費頂買兩千斤。」

    元帥府的前廳里,    劉承宗坐在上首拍手問道:「怎麼回事?」

    在產地造條鐵可不是劉承宗的聰明才智,任何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朝廷所有鐵廠都直接建在鐵山旁邊,怎麼到了他們元帥府,就沒了這份智慧呢?

    「修不起,也沒人。」

    劉九思搖頭道:「番民不應雇礦工,修一座煉鐵高爐和化鐵爐要配套的工匠作坊,    跟太爺談過此事,成本高出產少,不如等你回來盡收河湟,把耗費填入北山鐵廠擴建。」

    劉承宗搖頭道:「俱爾灣比其他地方都合適,    我們要用的不單單是西寧的鐵,這裡還方便環湖地帶的鐵、銅,我們在北邊有銅山,海北祁連山的銅山鐵山更多,就在這個地方合適需要多少錢財人力,你有沒有



第三百二十三章 山神公主  
奪鹿侯推薦:  縱兵奪鼎  開海  
隨機推薦:  詭異監管者  斗將行  為什麼它永無止境  震驚!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九陽武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頑賊"
360搜"頑賊"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