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信都沒有劉承宗這麼有禮貌的。
楊正芳以極強的面部表情管理,控制嘴角向下耷拉著,面無表情地把勸降信遞給自己的部將張上選,在部將疑惑的眼神中,一個字兒都沒說。
張上選一看這勸降信就樂了,對楊正芳道:「將軍,他叫你兄長誒!」
他是楊正芳的老部下了,倆人從小就一起在衛所長大,父輩又一同陣亡於平播戰役,十年來共赴疆場如影隨形,他們親如兄弟,擁有深厚的戰場友誼。
楊正芳正色道:「不過收買人心而已。」
說歸說,表情管理到底還是破功了,嘴角控制不住地勾了起來。
誰不喜歡被誇啊!
只不過笑過了,楊正芳又語氣低沉地問道:「你覺得我們該怎麼辦?」
張上選與楊正芳對視一眼,都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投降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哪怕身處絕境,有時候被俘比死容易,而死又比投降容易。
倒不是因為元帥府的統治合法性,對他們這樣的武人來說,很大程度上兵強馬壯本身就是合法性。
劉承宗率軍在關中平原大殺四方,一日之間連掃兩營,把上萬大軍錘到潰不成軍,四面合圍的大網已經被撕破。
如果他們是關中的軍隊,那幾乎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投降。
但他們是湖廣客軍,家眷宗族都在湖廣,那不是劉承宗統治的地區,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半年甚至一年兩年的時間裡,那裡都很難變成元帥府的統治區域。
這事兒對士兵來說好辦,明廷不在意小兵投降沒投降,唯獨對於楊正芳這樣的大將,他在這邊降了,整個家族都會蒙羞遭殃。
可是不降楊正芳不是傻子。
劉承宗信里寫得再親切,也不會讓人忽視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亂世兵頭砍出半壁江山,東征西討生靈塗炭,即使最桀驁不馴的人都對他俯首稱臣,絕非善男信女。
他叫個兄長,聽聽圖個樂就得了,誰當真誰是大傻逼。
劉承宗信上說,在軍陣里寫信,紙墨有限,想說的話沒說完。
楊正芳知道他沒說完的話是啥,離天黑還有一個時辰,元帥軍列營三刻,就是給他的最後通牒。
顯然,劉承宗有充足自信,要今日之陣今日畢,如果他不投降,剩下五刻時間,就把他剩下這六千人揚了。
很快,送出書信不過一刻時間,傳令兵就帶著回信馳入中軍。
劉承宗展開書信,稍稍皺眉,眯起眼睛稍加思索,隨後展顏笑出一聲:「這也不壞!」
隨即又是一封回信傳至鎮筸軍陣。
楊正芳的回信是談條件,條件是他不投降,讓自己的副將張上選率軍投降,希望劉承宗能理解他的苦衷。
劉獅子理解,太理解了。
他能猜到楊正芳和張上選做出這樣決策的願因,無非是楊正芳回去能承擔敗軍罪責,不至於讓朝廷遷怒歸降軍官的家眷,就算有所懲處,也依然能護著張上選的家人。
反之若楊正芳投降,張上選回去,護不住。
這個結果對劉承宗來說不算最好,但可以接受。
他在土山上瞧得可清楚了,本來就沒想把這六千人全部留下。
之所以開出四千兵額、放兩千人歸鄉,就是因為楊正芳這支軍隊並不是全員精兵,也做不到全員有甲。
而這場戰役,四個營的明軍,只有遼東營攜帶少量搶來的財貨,其他人都屬於光著腚來的,僅有隨軍攜帶的幾日口糧。
那麼毫無疑問,在戰役層面,根據劉獅子經濟學理論,這仗血虧。
如果再把所有人都留下,吃自己的糧、拿自己的餉,到頭來還得重新給他們武裝軍械,那就更虧了。
但放回去一批人就不一樣了,這幫人回到湖廣,會代為傳播劉大元帥贈與路費的恩德,消磨湖廣其他軍隊的戰鬥意志。
至於楊正芳,劉獅子也覺得放他回去不是什麼壞事,沒準將來還能留下點香火情。
這世上哪有一口吃成胖子的事兒呢?
很快,隨著軍令,戰場中央的鎮筸軍
第五百八十六章 今日之戰今日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