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率兵進發樊城。城中曹仁聽說劉備遣一無名小將又來挑戰,心中火氣難抑,果如諸葛亮所料,親率一萬精兵,就要出城迎戰。
「曹將軍,劉備極善用兵,麾下驍將濟濟,如今只派無名小輩挑戰,怕其中有計。」李典謹慎,當下提醒。
曹仁不屑一顧道:「就憑我這一萬士卒,踏平新野綽綽有餘。管他什麼詭計妙招,在我鐵蹄之下,一切成塵。」
曹仁雖口出大言,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宿將,與魏延對陣,還是謹慎的布陣,有板有眼,絲毫沒有大意。
魏延馬上手提大刀,見曹仁布陣完畢,這才上前報名挑戰。曹仁哪會將他放眼裡,大刀一揮就殺上前,二人你來我往,兩軍陣前較起了武藝。
魏延軍令在身,應付十幾回合,便詐作不支,回身便撤。曹仁才不管他真敗假敗,只要把眼前這五千人馬吞了,那劉備就等著肉疼吧。好歹也能出出上次府庫被燒的氣。
曹仁一揮大刀,曹軍勢如山崩,壓了過來。魏延帶頭領兵逃命,手下將士個個撒起腳丫子就往回跑,跑慢了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條,只有跑的比別人更快,自己才能活下來。
曹仁追趕魏延而去,趙雲立刻帶兵急奔樊城西門,做出攻城的架勢。李典比曹仁謹慎的多,雖然城中兵力,遠較趙雲兵馬為多,但李典仍然保守的採取守城策略,只要保住城池就好。趙雲也不撤退,兩軍一攻一防,在西門開始拉鋸。
再說曹仁,一馬當先,大肆砍殺落後的魏延士卒,正殺得痛快,猛見前面旌旗遮日,是魏延援兵趕到,陳到和關平各領一隊騎兵,勇敢的向追擊的曹兵進行反衝鋒。
曹仁頭腦很清醒,當下後退一里地,重新整隊布陣,與魏延對峙。誰知魏延得到援兵,並沒有返身追殺,而是與自己般,謹慎的布陣對敵。
關平一馬上前,挑戰曹仁。曹仁一看大怒:關羽親來,我還能跟他斗幾回合,你個小輩,竟敢在兩軍陣前與我比劃。且讓我代關羽好好教訓教訓你。
曹仁與關平陣前大戰,十幾回合後,關平大刀一擺,敗歸本陣。這回,曹仁沒有選擇乘勝追擊。畢竟,對面的兵馬不少,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劉備的股肱腹心關羽和張飛還未見蹤影。謹慎起見,還是先歸樊城,再做道理。
曹仁想畢,下令徐徐後撤,不再與魏延糾纏。誰知魏延見曹仁後退,竟率兵迫了上來。曹仁心道:這是小瞧於我,認為我怕了他。
於是曹仁回軍,要與魏延決一死戰。誰知曹仁回軍,魏延就下令停止前進。就是這麼跟你對峙。
你要斗將,奉陪;你要斗兵,那我就撤;但你要走,對不起,我緊追不捨。
如此幾次三番,曹仁猛醒:魏延此舉,明顯是要把自己拖住在這裡。顯然,劉備此次的真正目標是樊城,自己中了調虎離山計。
雖然得知中計,曹仁並不慌張,他知道,新野兵馬不多,這裡就有七千人馬,劉備能投入攻城的人馬,不超過三千。李典城內少說五千人馬,守得住。
可惜曹仁並不知道,諸葛亮一來,就帶來了一萬可以直接上戰場的精兵。否則,他絕不會如此托大。
在曹仁被魏延拖住,李典被趙雲拖住的情況下,劉備、諸葛亮帶領主力,來到樊城東門,關羽、張飛、黃忠、糜芳四將,各帶兩千人馬,全力攻城。
黃忠一張硬弓,百步穿楊,城頭指揮的軍校,都難逃黃忠奪命一箭。很快,未遇多少抵抗,東門告破。
敗兵飛報李典。李典大驚,卻沒有失措,他沒有企圖奪回東門,也沒有往城內撤,而是迅速選擇了當時唯一一條生路:打開西門,率麾下將士殺出城去。
趙雲的軍令就是纏住李典,既然李典攻殺出來,趙雲當然後撤,引誘李典遠離樊城。但李典理也不理趙雲,率軍徑投曹仁而去。
李典與曹仁合兵一處,曹仁這才得知樊城已失。在樊城的劉備兵力,有過萬之多。曹仁立即意識都危險,必須馬上逃命,不然,就有被劉備包餃子的危險。
曹仁和李典不再管面前的魏延,匆匆帶兵繞開樊城,奔逃而去。
見到曹仁突然來了援兵,魏延本是嚴陣以待,見對方卻不戰而逃,魏延略一思索,便做出決斷:追擊!
陳到攔住馬頭,勸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