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儼可不是一般人,他來到宮中結識武后,自然是有自己的目的,所以當然不可能會違背武后的意思,只見他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此事易爾,周王在外作戰多日,定然是辛苦異常,皇后擔憂想念愛子,情理之中,因此,皇后可上疏聖上,與吐蕃定下合約,令吐蕃退出河西四鎮及吐谷渾,如此一來,周王便可還朝,以慰皇后思念之苦。」
武后聞言果然大喜,讚嘆的說道:「本宮正有此意,仙長之言與吾可謂是不謀而合,明日一早吾便上疏聖上,以便早早召還吾兒,慰吾思念之苦也。」
且不說武后心中得意,就在她與明崇儼定計的同時,戴至德也悄悄來到了東宮,他是太子的親信,一切自然為太子著想,如今太子李弘身體孱弱,本來就無法為邊疆戰事分憂,偏偏他的弟弟中又出了李顯這麼一個怪才,恰巧李顯這廝還受到帝後的寵信,如不打壓一下,豈不是會讓他的威望超過太子?而如果真的出現這種局面的話,太子的位子能不能保得住還不一定呢。
要知道當初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豈不就是因為軍功太大,威望太高,太子無法壓制所導致的嗎?
更何況那時候的太子李建成還立下不少軍功,身體素質也遠比現在的太子李弘強得多,即便是那樣都無法阻止玄武門之事,更何況是如今的太子李弘?
所以,戴至德希望太子能夠上書皇帝,阻攔李顯建功,務必想辦法將李顯召回,與吐蕃議和,讓李顯邊功之事化為泡影。
李弘在得知了戴至德的來意之後,略一思索便開口說道:「此事本公認為不妥,戴公且想一想,當初出戰吐蕃乃是聖上旨意,周王只不過是奉旨行事,又有何錯?更何況吐蕃賊子寇我河西四鎮,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連吾姑母弘化公主及姑父吐谷渾王都只得避難逃走,如今我大唐將士奮勇作戰,擊敗突厥賊子,正當乘勢追擊,徹底將其打敗,以圖我大唐西疆邊陲永安,百姓長享太平,如何能夠中途議和,養虎為患乎?更何況周王是吾親弟,如今正要為朝廷立功,吾為兄長,不能為其助力便已心中愧疚了,奈何反要阻其行事,非但不全兄弟之義,亦且不利於社稷乎?」
卻聽得戴至德輕輕嘆了一口氣,然後說道:「太子仁厚,處處為他人著想,可是卻不知有沒有想過,一旦周王功成,將會給太子帶來多少麻煩?」
李弘聞言頓時皺了皺眉,隨機不悅地說道:「這話如何說起?吾弟立功,吾當高興方是,如何會有麻煩?戴公這句話離間兄弟情義,實在不該。」
戴至德聞言頓時一愣,因為他相信李弘絕對不會不知道自己話中所指,可是又看李弘所說的話並不似作偽,一時反而弄不明白對方的本意了,思索了片刻方才明白,李弘是要找出一個合適的接口,最起碼能夠凸顯出李紅德仁義,而並非是要刻意阻攔李顯建功。
「嘿嘿,太子不愧是太子,想起問題來比起我們這等臣下來說就是不一樣,真是令人佩服。不過這藉口可真是需要找一找,否則的話如果不夠足夠,還真的無法體現太子的仁德。」
戴至德思考了片刻,眼睛突然一亮,對著李弘行禮說道:「太子殿下,臣下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弘見對方的眼睛從迷茫恢復了清明,便知是已然有了對策,便笑著說道:「有話請說便是,戴公與本宮之間,還有何說不得的?」
卻聽得戴至德嘆了一口氣,然後說道:「太子殿下當知曉,作偽臣子,最忌諱之事便是功高震主,周王這一次出戰吐蕃若是勝利,將會立下天大之功勞,若是臣子的話,朝廷還可在爵位上進行提升,然則周王本就是親王,於爵位上已經是頂了天了,立下大功之後朝廷無法再進一步封賞,反而會引起聖上心中難安,更會引起中宮那位忌憚,如此一來,微臣恐周王之功將會為自身帶來禍患,更何況周王征戰勞累多日,亦該回來休息休息了。除此之外,我大唐與吐蕃乃姻親之國,彼等不顧昔日情分,並我疆土,我等將其逐回便是,沒有必要滅其國家,否則如何對得起昔日文成公主和親本意?」
李弘聞言,眼前頓時一亮,思索了片刻,然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說道:「戴公所言甚是,別的不說,吾弟為了保我大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我可不能眼睜睜看著其為小人所害,因此,還是將吾弟召回更為妥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