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驚奇什麼呢?他在驚奇於賈鴻漸剪輯功力的上升!說實在的,賈鴻漸以前是跟他合作過的,他能不知道賈鴻漸的功力如何麼?以前的賈鴻漸剪輯能力的確是不錯,但是真的說起來還是稍微有那麼一丟丟的「匠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賈鴻漸的剪輯有時候個別的點還是會讓諾蘭這種專業人士看到一種刻意剪輯的地方,就是不能讓業內人士把目光完全集中在故事上而注意到了其他的地方,這就有點不夠渾然天成了。當然了,這不是說剪輯的差,其實一般好的剪輯師如果在跟導演的思路不同步的時候,也是會有這種事情發生的!
一般來說,理想的情況下,這導演與剪輯師在價值觀上方向一致,審美水準也在同一階層,並且在溝通上非常默契,那麼結果才會是一加一大於二。這時候這影片的剪輯風格和影片的類型、質感、氣氛配合得是非常絲絲入扣的,不僅完成了說故事的功能,在氣氛和情緒上也是相得益彰。這個電影不需要了解內幕,就能知道,這是一個導演和剪輯配合得非常默契的項目,它的內在是一體的。這類導演和剪輯師的組合,可稱之為「靈魂伴侶」型。當業內人士看到一部讓讓人忘了剪輯的亮點而只被故事緊緊吸引的影片,當專業人士在影院成為最單純的被吸引的觀眾,而不是還清醒的以同行的目光來看各種專業手法的時候,那應該遇到的是這樣的神仙眷侶組合。當然,這要求是這倆人水準都夠高,若是兩個貨爛的水平水乳-交融,那也會有一種奇妙的和諧,具體例子可參考美國甚至全世界各地各種爛片就知道了,那真是連爛都可以爛的很平庸,連爛都爛不出水平,這真是不知道應該讓人笑還是讓人哭!
其次的情況,是導演對自己的項目非常有把握,影片的完成度也很高,而剪輯師技術過硬,對於技巧運用熟悉,對於類型理解到位,即便和導演的方向不能完全從內心契合,也可以充分完成導演的想法。這樣的例子,能從很多好萊塢大片上面看到,甚至專業人士在不知道是誰拍的片子誰剪輯的時候,通過看片子本身就能看出來一個非常強勢的導演和一個水平優秀然後懂得團隊合作的剪輯師。這時候電影裡面的大部分場景和情節都能看出前期設計的痕跡,而剪輯把他的意圖還原得很好,可是還是不夠天衣無縫。這樣的片子看起來普通人看起來也會很投入,但專業人士看起來會少一部分全身心代入的感覺,而是還會注意到一些影片專業技巧之類的東東。原因無他,是少了導演和剪輯思想碰撞上的化學反應。但這也是難得的好組合,可稱之為「夫唱妻隨」的五好家庭型。
第三種情況,那就是導演對自己的影片不太確定,完成度不算太高,但也不算強勢,會接受剪輯師的建議,對前期的錯漏查遺補缺,甚至重新在大結構上編排故事。這類影片,一般表現那就是前期素材十分豐富,但在取捨上有問題,整條故事線是在後期重新搭建起來,甚至改變了人物的許多對白,調換了許多戲的場次,人物的背景故事也重新寫了一遍,最後成片可能在普通觀眾看來依然不錯——把一個故事還是講的有聲有色。但是在專業人士看來,卻明顯的可以發現有點不對勁!這舉一個噁心一點的例子的話,那就像是如果一個人很壞,把幾頭牛分別切下來一部分,然後給縫合到了一起拼湊起來了一頭牛,如果把縫合的地方都塗上了泥巴什麼的,可能普通人一眼看過去就是一頭完整的牛,就是一個牛躺在地上。但是在專業的養殖戶甚至是屠夫看來,這牛就有點不對勁,好像有點不和諧!就像是幾頭牛拼起來的一樣!這就是專業人士眼光的毒辣!
甚至一些比較喜歡電影,然後看了很多電影的觀眾,當他們看到一部還不錯的片子,但總覺得,好像有點什麼不對——「導演為什麼不把這場戲再說深一點呢」「要是那個女人走遠的背影再長一點情緒就更飽滿了」「他說這句台詞的時候很感人,可為什麼畫面切到了別人的臉上」——其實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那就是資深的觀眾潛意識發現跟別的好電影有點不同了,就是遇到了這樣的片子。那些小遺憾,就像是打得很好的補丁,雖然還是一件合身的衣裳,但總在仔細較真的時候發現了是被補過的。這樣的組合,可稱之為「半路夫妻」型。雖然也是和諧的家庭,但總是有遺憾的前事,恨不相逢未拍時。
像是這麼一個第三種情況呢,那已經讓人感覺有點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