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那為啥我感覺好像有推背感會好點?他們為啥要把推背感給弄沒了?」賈鴻漸一邊說著,一邊微微用下巴往澳大利亞人那邊努了一下。「這是因為好的變箱就是要平順!怎麼說呢,除非汽車的單位功率太大,否則按照業界內部的標準來說,都是推背感越小越好。因為推背感越小,代表換擋更加平順更加自然!最好的變器就是能夠做到換擋的時候就跟無極變器一樣,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什麼。汽車馬力好,會在起步的時候感覺到一定的推背感,但是在開車的過程中有推背感其實不是什麼太好的事兒,因為這就代表了有一定的換擋頓挫!甚至在一些中低檔汽車中,廠商為了糊弄老百姓,還會故意把變器做的有推背感,顯得自己車子車以及換擋的時候馬力強勁。實際上這麼一個推背感是作弊弄出來的換擋瞬間先換到低檔,然後再換到高檔,一下子就能讓乘客們感覺到推背感,但是這種推背感有什麼用?」
說道了這裡,老爺子停頓了一下,接著又滿臉不爽的說道:「推背感這東西吧,其實就是咱們國內一些消費者不太熟悉汽車,而下意識找出來的一種量化評價標準。其實真的在那些老百姓開了車快一百年的國家裡面,人家並不怎麼強調推背感的。咱們國家老百姓不太懂,試駕的時候一開車覺得一腳油下去車子猛得就往前竄,這就是動力很強的表現,這就代表車子調整匹配的很厲害。實際上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才是車子沒調整好的表現!有些廠商現了咱們國人的這種量化標準,所以故意把油門設置給改變了,就變得特別靈敏。讓消費者開車的時候輕輕一腳油,車子就猛的往前竄,給消費者感覺好像動力很強,實際上只是把油門靈敏度調高了而已。這麼調高了靈敏度的油門其實根本不好掌控,一不小心車子就猛竄。這反而容易出事故!而且像是堵車的時候,很容易就造成一起步人就往前一衝,然後趕忙踩剎車,弄的人前後晃個不停。這舒服麼?」
老爺子說到了這裡,一下子來了性質了,批判一般的就繼續說道:「按照常理來說,廠家調整油門或者說是踏板加特性,那應該是有一條曲線來設計的。在前半段的時候就應該靈敏度不高,這樣才方便消費者掌控,免得前沖太厲害,而且油門初期靈敏度不高也方便省油。然後油門後半段那才會設置成相對靈敏,這就是追求一個什麼?就是追求在城市裡開車的時候,低跟車操控性好,然後上了高了或者路況比較好的地方,一腳油踩下去度立刻就起來,這就是最求一種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效果!而變箱也一樣,變箱調整的好。匹配的好,實際上效果就是應該讓加時候的g力能夠平均,就是應該讓人感覺不出來加檔的時候有推背感,就是讓人感覺不出來減檔的時候整個人都往前竄,這才是最好的!如果由著消費者感覺來的話,頭vt那種無級變都要故意設計成有頓挫感了!」
嚯!車子油門和換擋設計裡面還有這麼多學問呢?不過想想也是,車子的加性能和推背這種加感實際上是兩碼事兒!特別是在高上面,因為參照物的不同,其實在高上人很難察覺自己度多少,可能感覺開的也就是8o的度。實際上低頭一看表,嚯,都14o了!人總是都以為加好就是代表推背感強,但是實際上真加怎麼樣和推背感強烈與否那是沒有直接關係的!車子加能力不強。也可以通過對油門的設計以及對變箱的設計來達到強制出現推背感,那麼這種推背感有什麼用呢?
而真的說起來,一個車子駕駛起來的感受怎麼樣,操控性怎麼樣,以及像是加以及換擋的平順性怎麼樣,這些都是沒有一個量化指標的。是不容易被人察覺的,而推背感這麼一個東西是最容易察覺的,所以自然容易被人拿來當指標。就像是照相機,動不動消費者就挑解析度什麼的,實際上一個相機成像效果好不好跟解析度真是沒什麼關係!在感光晶片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在光圈一樣的情況下,一定時間內進入相機內部的光線是有一定量的。在這麼一定量的光線情況下,解析度越高實際上就代表每個像素的感光原件分到的光線就越少!當像素多到了一定程度,當分給每個像素的光線少到了一定程度,實際上成像效果真不比少一些像素的成像效果好!但是很多消費者不懂這個道理啊,人家沒辦法快的量化成像效果,那就只能靠著解析度來作為指標了!
歷史上做智慧型手機的廠商,那都是被消費者這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