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導演來說,攝影師一直都會是他們的好夥伴,而且一般來說,大牌導演都會有自己御用的攝影師。就像是張一謀最初是作為攝影師出道的,可是到了後來,他也有了顧常為作為他的專職攝影師。為什麼導演需要有專門的御用攝影師呢?因為有的時候導演想要的那種畫面的效果,通過語言很難表達,很可能需要彼此之間的默契才能讓攝影師了解需要用怎麼樣的機器,需要用怎麼樣的鏡頭以及怎麼樣的膠片來拍攝。甚至,攝影師還會主動的參加到整個電影的創作構思裡面——比如說跟導演一起討論整個電影的色調應該是怎麼樣的。就像是李安拍《臥虎藏龍》,選用的攝影師就是鮑德熹,然後再拍攝之前,兩個人就討論過這片子要拍成什麼樣。
李安提出了他不想要傳統的那種明暗對比太強烈,色彩太過於艷麗的充滿了舞台化效果的港港傳統武打劇風格畫面,於是呢,鮑德熹就決定要用低反差的光纖以及不飽和的色彩。他這麼一決定,可不僅僅是決定了自己要用什麼膠片和鏡頭,同時還決定了整體燈光師補光時候的效果!還決定了美術設計以及服裝設計的色彩!
然後呢,在這種不飽和的顏色和反差不是很強烈的光線要求之下,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就有點像「中國水墨畫」的方向發展,演員穿的衣服都不會太過於亮麗,然後整體的很多色彩都要被摒棄——像是首都城在拍攝的時候顯示出來了紅牆、綠瓦、藍天。但是李安覺得藍天的藍色太過於現代,於是鮑德熹就通過技術處理把色彩壓暗壓低,最後儘量的排除了藍色。
除了這種畫面效果的部分,導演需要跟攝影師進行溝通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導演很多時候需要把自己的思路講給攝影師聽,攝影師可以說就是導演的眼睛,攝影師拍出來的東西應該就是導演想要的!所以業界裡面攝影師轉職成為了導演的,那可真不少!所以對於導演來說,攝影師不僅僅是一個助手。同時也是一個徒弟!那麼在合作當中。導演們當然傾向於跟熟悉自己風格的徒弟外加助手合作了!
賈鴻漸他們一行人來到了中國之後,直接就坐著賈家的專機到了長安,然後一路就開始沿著當年唐僧走過的取經路一路開始尋找各種合適的景色。其實就單純的采景來說,從來就沒有人規定要拍歷史上有過的場景就一定要在原地點附近找景的!就像是拍攝諾曼底登陸的鏡頭。實際上可能會到了愛爾蘭找到了合適的沙灘來拍這樣的一個鏡頭。同樣。像是西遊這麼一個題材。誰也沒說過拍攝到了天竺的場景的時候就一定要去印度,甚至在天南省那不是一樣可以拍麼?但是呢,賈鴻漸他們這幫人不是矯情或者蛋疼。而是真的木有啥辦法——誰讓中國這邊就西北這邊有荒漠、戈壁那種很典型的風景呢?總不能說一行人就跑到了坤山的華夏影視城附近去拍唐僧師徒四人在戈壁灘上的旅行吧?就算是周星馳,他們拍《大話西遊》的時候那照樣是要去西北的!
從長安那邊出來了之後,看著周圍黃土高原那種到處溝壑的場景,雖然還沒採到合適的景呢,這諾蘭和瓦力倒是驚訝了起來。這種場景在他們看來,那簡直太有歷史的趕腳了——這種黃土高原上的溝壑那可不是跟美國大峽谷一樣就是石頭構造的,而是各種水土流失的結果!而且到處都有人煙,還有他們從來沒見過的窯洞!所以一下子這種奇特的地質景觀加上無處不在的、時不時可以看到廢棄的窯洞什麼的,那就給人一種特別的歷史滄桑感!給人感覺這些溝壑裡面到處都充滿了人類幾千年生活的歷史痕跡!
然後,再一路到了西北的西部影視城之後。在這個荒蕪的西北野外,看到了保存挺好的兩座廢堡——這兩個廢棄的堡實際上就是清代曾經的屯兵邊防城堡!而屯兵的承包周圍,自然有村子和村民,只不過本來這村子早已破敗不堪,生存的人數也非常少,到了98年的時候,政府把當地的最後22戶牧民給遷走了,然後動工把這邊破敗的廢墟按照文物的概念來了一個修復。所以現在實際上展現在賈鴻漸他們一行人眼前的,那就是一個古樸的讓人感覺就像是幾百年上千年前的土木結構的堡壘和村落!
看著這樣的村落,說實在的,賈鴻漸是沒有太多感覺的——《紅高粱》之類的電影那其實都是在這裡拍的,而這裡代表的那就是以前很多年前農村普遍都有的場景,房子啊圍牆什麼的那
第兩千四百六二章 采景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