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六年,六月中,山還是那座山,谷還是那個谷,依舊在那個茅屋,但李毅已經成為一個身高一米三,四左右的孩童,此刻他正在圍著山谷跑步,身體靈活,步伐矯健。
從上次李毅自己作死之後,王遠知就開始對李毅進行了魔鬼訓練,至於潘師正,在李毅沒完沒了的軟磨硬泡,王遠知還是受不了了,讓潘師正回嵩山了。但是,他也沒讓李毅輕鬆。每天早上固定的打坐練氣,用道家的話就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一開始李毅以為王遠知要教他內功,後來才知道他想多了,清晨打坐練氣,更多的是為了強健體魄,提升人的精氣神,使頭腦更靈活,身體更有活力。打坐之後便是練拳、蹲馬步等基礎訓練,後來李毅自己加了跑步、俯臥撐、引體向上等後世的鍛體動作,對於打熬身體,李毅倒不怎麼排斥,畢竟身體是一切的本錢。
一開始王遠知對這些還不屑一顧,以為李毅又要瞎鬧,畢竟李毅在怎麼聰明,他也不過四五歲而已,能有什麼好點子,不過他到沒有阻止,因為李毅還只是打熬身體,只要不過分,用什麼方法都行,最重要的是不能打擊孩童的積極性。不過後來他便發現李毅的身體素質提生的飛快,比他以前教過孩童的提升速度快一倍有餘。因此,王遠知開始了對李毅的研究,研究李毅的動作,只不過結果卻適得其反,畢竟他年紀太大了,不適合這些劇烈運動,還差點閃了腰。
李毅見到王遠知如此,就想起了後世的太極拳,不過為了不驚世駭俗,李毅就在王遠知面前假裝偶然使出一招,當時便引起王遠知的注意,王遠知一見到太極拳便被深深吸引,雖然只是一招半式,但他卻能從中看出太極陰陽,剛柔之道的痕跡。隨後王遠知如瘋似魔般的和李毅探討太極拳。李毅見此只能放下一切,和王遠知一起「研究」太極拳,有關太極拳他當初也只是隨便學學,還是在他爺爺的強迫之下學的,畢竟這種慢吞吞地拳法實在不適合性格跳脫的他,不過就是這基礎太極便已經夠了,為了像個正常孩子,李毅用了一個月時間才把太極拳一點點教給王遠知,雖然這對於一個孩童來說,已經夠驚世駭俗的了,但把太極拳那點東西花費一個月才交給王遠知,對李毅來說那就是另一種痛苦,一個月已經是極限了。
王遠知得到完整的太極拳後還是把李毅扔給了又從嵩山趕回的潘師正,自己修煉去了,弄的李毅差點跳崖,老話怎麼說的來著,老實人受欺負啊!要說潘師正,也是一個傳奇人物。李毅曾經看過一些史料,知道一點,據史料記載,潘師正青年時期隨王遠知至茅山。後為對抗佛教與劉愛道遷居於嵩山雙泉頂,最後隱於逍遙谷,潛心修煉,清靜寡慾,邈與世絕。據傳,他隱居山中二十餘年,唯以薛荔繩床為寢,青松澗水為食而已。後得到唐高宗的賞識,永隆二年,高宗在東都金闕亭第三次會見潘師正,殷勤致禮,誠摯詢問三洞、七真的奧義,潘師正一一作荅,高宗特設御宴招待。而且允准封師正為「天師」,在太子府第為師正建宏道神壇,在老君壽宮建元元觀。宏道壇和元元觀,由潘師正取名,高宗親筆題額。潘師正所傳道教茅山宗,經高宗提倡,由此名躁天下。
此時的潘師正才不到四十歲,但已經能看出其道法高深,深不可測!對於自己師父讓自己放下嵩山那邊的擔子來教一個七歲孩童,潘師正很是不解,但當他看到太極拳後,便以閃電般的速度交代自己的首徒韋法昭讓其獨自回嵩山後便直奔第五峰而去。
來到李毅所在的茅屋後,潘師正本想見識一下七歲創出太極拳的神童到底是何樣子,故而便在暗中觀察李毅,但沒過一會便看的眼皮直抽抽,只見茅屋內的李毅先是拿起一本書認真的觀看,但沒過一會便不耐煩,起身在屋內走來走去,神神叨叨,不多時便又走煩了,開始坐在地上寫寫畫畫,然後又總之沒個定性。這等行為對於古板守規的潘師正來說簡直就是像再看蒼蠅四處亂飛,惹人心煩。
「這這就是神童?哼!性格躁動,學而不專,簡直就是頑劣不堪。不過,既然他能創出太極拳,那就說明他還是有過人之處的。恩!想必師傅把他交給我教導就是想讓我幫他改掉這個毛病吧!也好,如此良才美玉若不細心雕琢就是暴殄天物了!」想通一切後,便起身向李毅走去。
李毅此時正在屋內發呆,一想到潘師正,他就渾身發冷,那簡直就是一個噩
第二章 山中歲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