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庭既然十足清醒,春歸也懶得再醒酒湯醒酒茶的照料,轉而說起了正事——關於姜才人的挑撥離間和刻意示好。
「我是佯作中計,且看她日後還要如何,但因為這一樁事件,我便向義母打聽起姜才人來,倒是聽聞了一樁內情,仿佛姜才人有違逆父母之命的嫌疑,十分抗拒和甄家大郎定婚,未知……這甄家大郎是否品行不佳。」
「關於這件事,我怕還比易夫人知道得更詳盡。」蘭庭卻道。
春歸立做洗耳恭聽狀。
「甄家大郎懷永,與七堂叔有同窗之誼,往前就是十分要好的。」蘭庭先是解釋一句。
七堂叔是二叔祖母的小兒子,雖是蘭庭的長輩,不過歷來便將這個侄兒視為知交,就算現在,也常常來邀蘭庭飲談,春歸一點也不奇異七堂叔會把甄懷永的私事說給蘭庭知曉。
「原本姜、甄兩家長輩的確屬意甄大郎與姜才人婚配,可甄大郎其實也更中意性情柔和的姜三娘,然而甄大郎十分孝順,也極其奉行五常,且這樁姻緣還關係到姜家姐妹二人的情誼,他自來便把心事隱瞞得一絲不露,甚至對七堂叔也一直沒有提起,直到兩家親長開始操持議親定婚的時候,姜才人竟拒絕聽從親長之令,說是她的堂妹姜三娘對甄大郎暗生仰慕,她對甄大郎卻一直視同兄長更甚至未來妹婿,萬萬不能奪占堂妹的姻緣。
故而姜、甄兩家長輩無奈之下,才改變主意。這樣一來,甄大郎心想事成自覺慶幸,一回和七堂叔飲談時才泄露了他其實一直屬意姜三娘的事。輝輝問甄大郎的品行,我以為其雖說有些愚孝,但這當然不能稱為不佳,只說他授庶吉士於翰林院觀政,論來憑藉家族人勢留館可謂易如反掌,但他卻並不曾藉助家族之力,遵從考績結果,接受外放歷練,從這點而言,可證雖然已入經濟仕途但性情仍然樸直,非機巧之徒。」
春歸暗忖:那麼是否姜才人「夢卜」得知甄懷永真正愛慕之人實則是她的堂妹,若聽從父母之言,婚後兩人感情難得和睦,所以才成全了甄懷永和姜三娘一雙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過陶芳林如此驚異姜氏姐妹易嫁,應當並不僅僅因為甄、姜兩家親長錯點鴛鴦譜的緣故,春歸實在想不通陶芳林為何如此在意他人的婚戀,她實在覺得這一疑點很可能關係到玉陽真君提示的蒼生浩劫。
如果能把陶才人抓起來嚴刑逼供就好了,春歸由不得心生邪念。
她想想又問蘭庭:「逕勿看來,姜才人有無可能早便和秦王暗通款曲?」
「這可說不好。」蘭庭微微蹙眉:「不過姜家乃書香門第,家風甚嚴,縱便是家中女兒出門作客和閨交來往,身邊都會跟著乳母僕婢嚴加約束,論來就算姜才人當年常往魏國公府,和秦王巧遇難免,只是暗通款曲的話,必定避不開眾目睽睽。然而姜才人被擇定為秦王側室之時,姜司業顯然大覺意外,所以我更偏向於,就算姜才人對秦王妻妾之位早懷企圖,也不大可能在婚前便已與秦王暗通款曲。」
「那今日秦王可曾逕勿示好?」
「秦王對我示好就
一直不曾斷絕。」蘭庭道:「說來我與秦王過去因一件事,也的確有些瓜葛。」
「瓜葛?」春歸驚奇道:「逕勿和秦王能有什麼瓜葛?」
「那時我年歲還小,因為皇子伴讀,與幾位皇子難免交道,又因未到大防之歲,蒙聖德太后召允,後宮內廷也是偶爾去得的。皇子們除了在書堂聽講之外,一般還要經受騎射武訓,一回我眼見著秦王衣袍沾染血跡,細細觀察,竟似身體有傷不斷往外滲血,且還不僅僅只有一處……我想若是秦王意外受傷,必定會召醫官治療,且也可免於騎射武訓以防耽擱傷口癒合。」
春歸蹙眉道:「可秦王明明傷口仍在滲血,卻還堅持騎射武訓,應當是他故意隱瞞傷情。」
蘭庭頷首:「我便覺得秦王受傷怕另有蹊蹺,所以……當日武訓結束後,我便在太后娘娘跟前提了一提,太后娘娘立即召見秦王,竟發覺他竟是遍體鱗傷,且身上還有已經癒合的舊傷,娘娘大怒,這才追察得知秦王竟然一直遭到鄭貴妃的虐折。」
「往前……難道真無人知鄭貴妃的暴行?」
「太后娘娘乃至皇上,也一直以為鄭貴妃只是冷落秦王,畢竟無論秦王的生母地位如何
第339章 變生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