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的第三個年頭,改元華晏。筆神閣 m.bishenge.com
這一年朝廷也開始採選,各地良家閨秀陸續送入京中,可以說是明珠執掌鳳印後首番正式主持盛大宮事,易夫人和春歸都有些掛心,但而今要見明珠一面是越發不易了,且內廷的事務,外命婦自然也不好過問,明珠是守法循禮的情性,便是這時節詔請易夫人和春歸入見,必定也不會透露內廷之事。
好在是易夫人當年細心擇選了個親族的閨秀,長著玲瓏剔透的心腸,品行也端正,趕在仁宗皇帝駕崩前便先送入宮中任女官,舊歲五月時獲新君寵幸,封了昭儀的品階,蘇昭儀可謂皇后的得力幫手,聽說也甚獲聖寵。
「這看似萬般順遂,我卻總想著當年若然明兒只是嫁個普通子弟才好,怎像如今我為她懸心吊膽,偏偏連幾面都不易,而今大皇子底下,喬寧妃所生的二皇子都已經滿了周歲,可皇上提也不提立嫡長為儲的事,聖慈太皇太后是什麼心思,也可謂路人皆知了,讓我如何能不著急?這可不是皇后爭與不爭,嫡長子若不得儲,便是失賢,又有嫡長的名義,怎被儲君所容。」
春歸也能理解易夫人的焦慮,勸道:「皇上春秋鼎盛,且這才是華晏元年,不急著立儲也在情理之中,且大皇子過早被立為儲君未必見好,從來儲君身後便難免有一股勢力,便是史書上,皇子居儲位過久,君父心生疑忌之事也不少,母親當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固然焦慮,當也不會行為急進之事。」
易夫人怔了一陣兒,長嘆一聲:「我是關心則亂,倒是春兒一語驚醒夢中人。」
至八月,華晏年間的第一次採選終於落幕,後宮又添了好些位才人、選侍,初授位階最高的也不過美人,並無逾異禮規之事,易夫人聽聞後終於才暫時放了心。
而這回採選,安平郡王妃也終於擇定了。
是個官宦閨秀,不過父親職位也就是縣令而已,家族甚是寒微,只郡王妃容貌清秀性情溫婉,太皇太后及太后也都十分滿意,而事實上擇定郡王妃的人即明珠,自然也受到了幾位長輩的讚許。
隔年,明珠和喬氏相繼有孕,而蘇昭儀晉位惠嬪。
又隔年,明珠生下一位小公主,而喬氏又添小皇子。
轉眼華晏五年,大皇子已經八歲,皇帝仍未露意立儲,朝野漸漸有了暗議,因為喬氏已封貴妃,聽聞皇帝對二、三兩位皇子十分寵愛,又令人難過的是皇后所生的公主竟然未夠一歲便夭折,據傳皇后極其悲痛,衛國夫人入宮住了許久安慰,皇后終究還是為此大病一場。
而自今上繼位以來,大力推行各項政令實施,國朝的積弊有了極大改善,許閣老於是功成身退,告老致仕,而今的首輔雖則是沈決明,不過新近入閣拜相的唐潼之卻與貴妃之族有姻親之好,這讓廟堂局勢越發撲朔迷離。
已經遠出權位的安平郡王,大婚數載卻膝下空空,
據傳是安平王妃曾經小產過一回,傷了身體,似乎再也難以有孕,故而市井間不知何時又生謠言,都說董皇后當年擇妃時就知道安平王妃有不足之症,這應當是皇上的授意,看來皇上仍然對安平郡王心懷猜忌,有意斷絕孝穆皇帝一脈子嗣。
這樣的閒言碎語竟傳到了壽康宮太皇太后的耳里。
把明珠喚去好一番責備:「皇上哪裡有這樣的狠心,都是你昔年擇妃草率,才讓皇上擔此非議!我看你著實沒有執管後宮的賢能,我今日便替你下這決定,今後後宮的人事,你讓貴妃協管,大小事宜都和貴妃商量著治辦。」
明珠受了一場責斥,既不敢忤逆尊長又不敢沖皇帝抱怨,說起來她並不在意權力分予旁人,不過卻對喬氏極其顧忌,這日便和惠嬪商量:「貴妃原本便擅長籠絡人心,且這些年來漸漸從暗中顯上明面,再讓她光明正大插手後宮的人事,恐怕這六局二十四衙門,日後都只能由得她安插心腹了。」
顯然明珠並不願意讓喬氏得逞。
但惠嬪思慮卻更深遠:「娘娘,自從貴妃膝下有了兩位皇子,野心便漸漸坦露,這回聖慈太皇太后干預後宮之事,也必然有貴妃在後遊說,然則,六宮之事,皇上豈能一無所知?但皇上並未阻止,儼然並無異議……」
「皇上難道說當真是想要立……庶子為儲?」明珠越發焦慮。
「君心難測,要緊的是
第796章 風雲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