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你可以不知道總統是誰,但不能不知道《紐約客》這份雜誌社。
這份雜誌自從成立以來,就以辛辣諷刺,十分貼近社會而廣受歡迎。
以至於很多大學畢業的新聞系高材生,都以畢業後能夠進駐《紐約客》,成為這裡正式員工而自豪。
今年三十二歲的寶琳-凱爾已經如何入行十個年頭。
她從哈弗大學畢業就開始為女性雜誌《美開樂》工作,後因撰寫電影《音樂之聲》的負面評論而被解僱——凱爾稱其為「金錢之聲」。
她同時還認為另外一部音樂電影《長征萬寶山》也同樣差勁。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她認為電影版音樂劇《屋頂上的小提琴手》,特別是《歌廳》卻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電影音樂劇。
凱爾於1967年開始在《紐約客》雜誌工作,該雜誌給了她相對寬裕的版面,而且似乎也給了極少的編輯干預,同時也成就了她作為一流評論家的地位。
寶琳-凱爾本人則認為這段時期自己影評寫得有意思,是因為當時的電影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1970年,凱爾因其在《紐約客》出色的評論工作獲得喬治·伯克獎,而這也講她影評人的名譽推至巔峰。
以至於很多電影公司巴不得,甚至求著她幫忙給剛上映的電影寫影評,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寶琳一動筆,他們這部戲就算不想紅都難。
可惜,寶琳是個固執的女人,她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敬畏和真誠,絕對不允許摻雜半點水分。
所以很多電影大佬邀請她幫忙寫影評的算盤落空,繼而對她又愛又恨。
不過此刻寶琳卻在《紐約客》總編輯室內接受教訓。
總編是個嚴肅的白人老頭,寶琳她們私底下都叫他「麥克-可里昂」。
麥克-可里昂是奧斯卡電影《教父》中的男豬腳,也就是那個隨時喜歡轉動戒指還有擼貓的教父。
老頭總編也有這種愛好,轉動戒指,擼貓,裝作很深沉樣子,尤其在教訓下屬時候。
「寶琳,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嗎?你已經連續三周沒有寫出一篇精彩的影評了!該死,我給伱發工資,你卻不幹活,這怎麼像話?」總編懷裡抱著貓咪衝著寶琳怒道。
寶琳才不怕他,聳聳肩:「不是我不願意寫,問題是現在整個好萊塢,不,是整個美國都沒有值得我下筆去評論的電影!是的,現在的電影市場太糟糕,我根本沒見過一次出現這麼多爛電影。」
「哦上帝呀!」總編捂著臉,「你是影評人,不管那些電影爛不爛,你都要完成本職工作,最起碼動動你的筆桿寫幾篇!要不然你那個版塊登什麼?認領啟事,誰家的貓狗走丟來我們報社認領?」
寶琳撇嘴:「好吧,我會儘量寫一篇評論出來,現在你就祈求上帝這周會有好的電影上映。」
「我祈禱個屁!你要是寫不出來,我就開除你!不要笑,我說到做到!」總編再次發出怒吼。
寶琳忍住笑,像他這樣要開除自己不知道多少回了。總編雖然嚴肅,喜歡裝13,但人還是好的。
「寶琳,要不要一起吃中午飯?」
寶琳離開總編辦公室,就開始收拾桌子上資料。
女同事見她心情不好,就主動邀請她道。
「不了,我還有工作沒做完。」
「是不是教父又吼你了?不要往心裡去,他總是這樣。」
「沒事兒的,我也知道這是他職責所在,主要是我現在我必須去看幾部電影,是的,我要儘快寫一篇影評出來!對了,有沒有什麼好推薦?」
「這個我恐怕幫不了你,你知道的,我們的審美和你的相差太大,甚至相反,我們認為精彩的好的電影,你卻都認為是垃圾,相反,我們認為是垃圾的電影,你卻覺得是好電影。」
「那就反著來唄,請問最近有什麼垃圾電影?」寶琳提起挎包笑眯眯問道。
女同事愣了一下,這才說:「聽說最近一部香港電影要在福克斯上映,很多電影大佬都不看好它!是的,並且稱它為垃圾!不,是垃圾中的垃圾!」
「哇,還有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