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騰飛航空航天(集團)有限公司與阿聯ta航空生產聯合體將在fc—21戰鬥機基礎上共同研製下一代作戰飛機,為此雙方決定,共同出資160億美元組建新的合資公司,作為下一代作戰飛機的研製主體!」
沒有新聞發布會,更沒有專門的生命,中國騰飛和ta航空生產聯合體只是共同發表了這麼一段短短的新聞稿便引起了世界航空界的軒然大波。
東方某大國居然要做第四代作戰飛機?
中東的阿聯也參與其中?
我的老天爺,確定我看到的是真的?
這便是業內人士見到這份新聞稿後發出的靈魂三問,沒辦法實在是東方某大國和阿聯的組合實在是沒人看好。
阿聯不用說了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除了石油可以說要啥沒啥;東方某大國稍微好點兒,最起碼紡織、代工這類輕工類產品還是不錯的,但在航空工業領域就不夠看了。
一個至今連國產的第三代作戰飛機都沒有正式列裝的國家就開始染指第四代作戰飛機,怎麼看怎麼有種小娃娃沒學會走就要開始跑的感覺,真真的不自量力!
然而思想上如何認為是一回事兒,實際的行動又是另一回事兒。
不管中國騰飛和阿聯ta航空能不能做成這件事兒,至少有兩點令不少業內的航空企業有種毛瑟頓開的恍然感。
第一就是第四代作戰飛機的噱頭是真的好,中國騰飛以往就是個普通的航空材料供應商,航空模型生產商,歐美航空巨頭的代工廠,結果人家把第四代作戰飛機當做敲門磚直接砸開了阿聯這個狗大戶的家門,大把大把的摟錢。
第二則是合作研發的確很誘人,要知道新聞稿里說中國騰飛和阿聯ta航空共同出資160億美元,可實際上80%的資金,也就是128億美元都是由阿聯方面提供的,中國騰飛只提供20%的份額。
而這20%的份額中國騰飛也不是拿的先進,而是以諸多的智慧財產權和使用授權的方式提供的,如果算上一系列的專用設備、數據開放、技術人員酬勞、測試設備與應用試驗租賃等等相關產業鏈的需求的話,中國騰飛等於是把阿聯這128億美元毫不客氣的全部裝進自己的口袋。
半點兒付出都沒有,就靠著四代機的概念就平白無故的賺了128億美元,這買賣著實看得其他同行是眼熱不已,因此他們嘴上如何說都不要緊,身體一個個的都誠實的要命,無不雙眼放光的在全球範圍內尋找著自己的長期飯票。
就算找不到,撲上去啃一口肉解解饞也是好的。
於是乎俄國的蘇霍伊設計局盯上了新德里,拿出了拍扁了的蘇—27,以t—50的研製代號告訴新德里方面,這是不亞於f—22的新一代作戰飛機,前景就參考蘇—27和f—15這對兒冤家就好。
新德里一想有道理,於是二話不說先直接撲進俄國人的懷裡,求包養,求開黑;俄國人當然是開心的拍了拍新德里小老弟兒的肩膀,先給50億美元,老哥保證帶你裝逼帶你飛……
一直在航空產業有著十足野心的南韓同樣不安生,眼瞅著四代機這個噱頭這麼有賺頭,立馬拿著美國爸爸的配件兒拼湊個似模似樣的模型,然後高調宣布艦載2015年實現亞洲第一款四代機的首飛。
啥?不成熟?
看看裡面的貨,清一色美國爸爸f—22戰鬥機上的簡配版,f—22知道不?識貨的趕緊來,晚了就不帶你們玩兒了。
一頓忽悠外加明里暗裡的回扣,南韓成功吸引了印尼和土耳其的加入,不大不小的也算撈了一小票。
然而無論是中國騰飛還是俄國蘇霍伊亦或是南韓航空工業,照比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人家的f—35戰鬥機才是真正的超級國際合作項目,總價值達到數千億美元。
正因為如此,人家洛馬對其他友商的所謂四代機根本就看不上眼兒,先不說能不能成,就算能成就那點兒體量比得過f—35嘛?
洛馬公司算得上是傲嬌了,但總歸有傲嬌的資本,相比之下歐洲人同樣傲嬌就讓人迷惑了。
在中國騰飛掀起四代機研製熱的當口,歐洲航空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四代機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