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信陵官邸的第二天,無忌屁股還沒坐熱,就讓人找來了龐煖和范雎:
「自垂沙之戰後,魏、楚交惡已十七年。今年夏天,五國共伐齊,而魏國與楚國共分齊淮北。雖然兩國並未在爭奪淮北時爆發衝突,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信陵距離兩國邊界不過數十里,隨時有可能被楚軍侵攻,我想整備守軍,增加兵力,兩位以為如何?」
「沒有異議。」
「正該如此。」
「整備守軍,我有兩步計劃,第一步就是重立武卒,以昔日吳起訓練魏武卒之法來操練士兵。龐先生以為如何?」
「若只是用於訓練,應當無妨。敢問第二步如何?」
這個時候,魏無忌嘿嘿一笑:「第二步牽扯甚多,我也還沒有考慮清楚,慢慢來,不著急。」
相對於士兵的訓練,范雎顯然更關心「增加兵力」,便問道:
「公子打算增兵多少?若是動員的兵力太多,就會耽誤耕作,希望公子慎重考慮。」
「兵力方面,我有一個想法,請兩位幫我把把關。」
「公子請講。」
「尋常戰兵,大多是徵發壯丁。以十人抽一的比重計算,信陵一帶最多能夠徵發不到兩萬人,這也是我領內能夠承受的最大動員兵力。但是,我並不打算這麼做。」
「可是,戰時不徵兵,又哪來的兵力與楚軍作戰呢?」龐煖問。
接下來,無忌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
「因為,我打算募兵!」
「募兵?」
「對,我打算讓這支部隊在信陵城常駐,不耕田!」
范雎很快就從無忌的解釋中聯想到「募兵」與「徵兵」的區別。
徵兵是義務兵,徵兵的對象是所有適齡青狀男子,一旦戰爭所需,就會強制地徵發他們入軍。打完仗之後,他們再回到家中,復歸於農。「農戰一體」,就是對徵兵制的最高概括。
募兵則大有不同。與徵兵相對,募兵是志願入伍,應募者由於各種原因,選擇擔任職業軍人。按照無忌的說法,招募的兵力「不耕田」,也就是說,他們就算不打仗,也還是會被供養,對軍糧會造成相當的壓力。
略一思忖後,他已是搖著頭道,「不妥。且不說募兵能招募到多少人,募兵的兵力若是少了,於事無補,若是多了,不僅是耽誤生產,甚至是出現斷糧的危險。募兵一事,風險太大。」
「募兵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倘若真的有這樣一支只為戰鬥而生的部隊,必定會是百戰精兵,可以一當十!」
精於軍事的龐煖也從「募兵」中看到了巨大的好處。
「有關兵力方面,我想范叔不用太擔心。此次從大梁帶來了八百騎和兩千步卒,我將優先考慮把這部分兵力作為常備軍。在這兩千多人以外,再從信陵一帶招募勇士,一共建成一千騎兵、三千步卒,總計四千人。」
無忌在說出這些計劃時,神采飛揚,被范雎和龐煖看在眼裡。
而龐煖亦是見獵心喜,躍躍欲試。對於領軍的將軍來說,沒有什麼比一支善戰的精銳之師更令人興奮了。
是以,范雎雖然顧慮重重,也不再反對,而是配合龐煖和須賈,開始忙活募兵的事了。
無忌、龐煖二人首先對從大梁帶過來的士兵進行了選拔和淘汰。
對於戰鬥力低下者、不願做職業軍人的人,全部都遣返大梁,一共淘汰了八百人,餘下驃騎營五百騎和一千五百步卒。
之後,他們花費半個月的時間,從信陵和周邊的襄陵、首邑招募了兩千新兵。
兩千老兵和兩千新兵混編,形成了無忌領內的四千常備軍。
由於無忌手下還沒有精於步兵作戰的將領,因此將騎兵、步兵的訓練一股腦地扔給了龐煖。
無忌則是著手進行「第二步計劃」。
數日之後,無忌終於拋出了這一記重磅炸彈:
信陵九等爵
一曰上等兵,二公士,三上士,四准尉,五少尉,六中尉,七上尉,八少校,九上校。
自一級至五級為士卒自六級至九級,位比大夫,俱為軍將。
軍中行十五連坐,公士以下不得任伍長,上士以下不得任什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