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村里突然來了一夥賊人,進到村子殺人放火,四婆婆她被這伙賊人給殺了。
典韋在柴房找到婆婆屍體,忍著悲痛把她下葬,然後發誓要替婆婆報仇!劉仲不免有些惋惜地說。
什麼賊人?呂虎二人面面相覷,這典韋的經歷堪稱傳奇,寫小說的都不敢這麼寫。
據說是牛頭山的黃巾餘孽,時常下山到各鄉劫掠,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劉仲說起這伙賊人也是憤恨不已。
既然有匪人作惡,官府為何不管?夏侯惇問出了呂虎想說的話。
劉仲看看窗外,天色漸晚,起身準備做晚飯,邊起身邊說:你們稍坐一會兒,我去庖廚做飯,等飯後再聊。
呂虎二人看著劉仲離開,在家中坐了一會兒,覺得無聊透頂,便和夏侯惇走出院門,到街上轉了轉,呂虎走到劉仲家隔壁,方才劉仲說了此處便是典韋住所。
柴門緊掩,主人並不在家,呂虎二人只好繼續往前走,只能看到前方微弱的燭光,在秋夜裡閃爍,遠遠望去猶如螢火之光。
這個村子也沒住多少人啊。呂虎大概數了下,前前後後也就不到百戶,除了有人正常居住的,還有部分茅屋殘破不堪,早已人去樓空。
成了空置房!
原以為自己生活的時代才有空心村,沒想到一千多年前的漢末三國就已經有空心村了。
想想也是靈帝即位後,天災人禍沒停過,百姓苦不堪言,後來更是兵荒馬亂,導致大量人口流失,空心村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口和土地矛盾在這個時代不斷加劇,尤其是圈地運動及土地兼併的出現,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土地和家園,被迫成了大批大批的流民,也正為如此,大批流民聚集到一起,從而釀成黃巾起義。
解決土地問題,迫在眉睫一刻都不能耽擱,早日讓大漢子民有家可歸,有地可耕,方是解決社會弊端的一劑良藥。
青壯年要麼逃荒到了別處,要麼被強征入伍,還有餓死凍死病死的不計其數。夏侯惇老家譙縣,情況跟這裡有點像,但是沒這邊嚴重。
什麼時候才能天下太平?呂虎深深嘆了口氣,眼下董卓禍亂京師,群雄紛爭,離結束亂世遙遠得很!
我看到我死也看不到國家統一,亂世結束!夏侯惇說到這都不免有些絕望。
武人雖然好戰,但絕對不會蠢到窮兵黷武,打仗是逼不得已不得不打,不是吃飽了撐著故意找事!
越是武人出身越不希望戰火連天,民不聊生,反而是那些個舞文弄墨之人天天巴不得天下大亂,巴不得大好河山被打爛打殘才好,然後由他們登堂入室,成為這個時代的唯一的主宰。夏侯惇說話聲音非常厚重低沉,也就更能突出他武人本色,沉穩大氣,善戰不畏戰,但不好戰!
元讓說的在理。天下文士都盼著天天打仗,年年打仗,這樣他們才能封侯拜相,封妻蔭子,為後代子孫謀求榮華富貴。呂虎接話道。
兩人一邊走一邊閒聊,不一會兒到了一處土堆,土堆大概半人高,土堆前面豎立一塊木牌,上面歪歪斜斜寫著四婆婆之墓。
這墓中主人想必就是劉仲口中的四婆婆了。而這座土堆有可能是典韋築好的,你看木牌上那幾個字寫的…呂虎感覺不對,借著稀薄的月光湊前一看,木牌上的字乃是用血液書寫而成。
這個典韋是個英雄,更是重情重義的好兒男,我夏侯惇都有些佩服他了。夏侯惇發自內心地說。
這就是我不辭辛勞也要來找他的原因。呂虎笑著解釋說。
原來如此!夏侯惇恍然大悟。
一路上夏侯惇不止一次地問為何要找典韋這個人,此人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值得他們千方百計來尋他?
呂虎總是笑而不語,直到現在夏侯惇才想明白了。
典韋值得他們去做任何事!
行俠仗義,路見不平一聲吼,重情重義,知恩圖報,這樣的漢子,這樣的豪俠如何讓人不喜歡?
元讓,你跟我一起拜一拜這位婆婆,感謝她培養出了典韋這麼優秀的男兒!呂虎說著,便和夏侯惇長跪在四婆婆墳前,三拜九叩,非常誠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