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歷代皇帝繼位都在大明宮內舉行。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下,承襲大統,昭告天下。此次魏王登基卻一改陳俗,在大明宮外的天壇之外築起了四丈高台,四丈預示著四平八穩。高台兩側,大鼓、編鐘、嗩吶、笙絲樣樣不少。
高台上方安置著九個九龍寶座,預示著九九歸一。寶座在高台上弧線排開,中間的最為高大。左四右四依次排下,像一座巍峨的大山。也象徵著高山仰止,一統江山。
寶座的後面安插著近百位宦官侍女。他們一個個華裝麗服,有擎著錦繡龍蓋為主子遮陽的、有舉著長柄葫蘆扇為主子扇風的、有端著茶點為主子解渴的、有托著浮塵為主子驅趕蚊蠅的。其人數規模不輸祭天大典,其周到程度不輸王母大壽。
反觀大明宮內,魏王張開雙臂,四個侍女為他穿上龍袍,在他身上整理著衣冠,操持著細節。當侍女踮起足尖,將皇上的朝珠掛到魏王頸上時,門外開始鳴罄……
『嗆!』
「吉時已到……,起駕……」一個太監不陰不陽的腔調傳遍殿外。
魏王在侍女們的陪同下緩步邁出了寢宮。宮殿門前,文武百官早已恭候多時。見魏王出來,紛紛行跪拜之禮:「恭迎吾皇大駕!」
魏王手握朝珠,紅光滿面,一聲雷徹:「眾卿平身!」
「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太監繼續喊道:「起駕天壇!……」
侍女們攙扶魏王坐上了天子車駕,儀仗隊開始擊鼓奏樂,徐徐在前引路。天子車駕在儀仗之後緩緩前行。文武百官按事先安排好的隊列逐一併入,跟在魏王車駕後面闊步隨行。御林軍排在朝臣之後,逐步推進……
宮外早已是人山人海,十里長街被士兵們排成的人牆,隔出一條寬敞大路,供皇家儀仗行走。空中鳥瞰,浩浩湯湯一群隊伍如七彩祥龍直奔天壇游弋而去。
天壇台下,冷凝香、丑獨一、蔡虎南以及龍虎門的一干首腦整齊劃列,恭迎著大明新主就位。
魏王坐上了中間最高的九龍寶座,左邊依次是蔡虎南、冷凝香、以及其他江湖首腦,丑獨一在冷凝香身後佇立。魏王右邊的寶座分別坐的是司徒大人以及幾位輔政要臣。
方台之下還有個一丈之高的擂台,擂台四圍安插著武林大會的旗幟。旗子的下方,一東一西分別安置著兩組兵器架。架子上面排插著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十八路兵器。
文武群臣在天壇下方擺出了千人大隊,紛紛期待著登基儀式的正式展開。方陣的兩旁都是參加武林大會的各路門派。他們少則百人隊列,多則千人規模。各自用各自的旗幟彰顯著鄙派勢氣。
禮樂畢,老太監高聲喊道:「宣讀先皇遺詔!……」
司徒大人早已在座位上四處遙望已久,遲遲不見龍三蹤跡。聽到太監一聲高喊,面如土灰的他,再也沒有拖延的藉口。心不甘情不願的站起,托著沉重的步子走上前去,一邊慢條斯理的打開詔書,一邊仍不死心的用老眼掃視各處。終無奈,長嘆一息,只好宣詔……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念大明之興衰,蒙黎民之愛戴,
為江山之社稷,受先皇之恩濟……
………………………………………………
司徒大人剛讀到這兩句,忽然發覺這詔書好生熟悉。心頭頓時
一驚,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大喜:這,這不是陛下親手寫下的詔書嗎?看來,三皇子早就有所準備了。一定是他知道了今天魏王登基,會在天下百姓面前宣讀詔書,特意把假詔換成了真詔。想到這裡,他熱血為止沸騰,抓住機會趕緊往下宣讀:
………………………………………………
修身以求自律,齊家以求正心,
治國常以矩之道,平天下以圖萬民安寧。
恍恍一生憂國憂民,白駒過隙心力垂老矣。
今將季子燕王龍三冊立為太子,日後承襲大統。
慶襄王……
………………………………………………
讀到這裡,魏王和他的黨羽都聽出了端倪,這分明不是魏王先前
第三卷【龍泉之謎】244:蔡虎南刀斬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