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臥龍寺是位於臨安城西南方向玲瓏山中的寺廟,而不是陝西西安古城之臥龍寺。
雖然,她的規模遠不及彼臥龍寺,卻也頗具名聲,一則石徑蜿蜒繞崖壁而行,沿途不僅可以觀賞文人墨客留下的藝術石刻,享受文化歷史的薰陶,更可以在聆聽清風幽泉之中,感受天人合一的快感。
二則,臥龍寺里的主持行德禪師乃得道高僧,對佛法哲理有大悟,身具佛家大神通,名聲遠播,為此寺廟增色不少。
據傳,晚年時期的忽必烈曾經下詔書派人請禪師進宮探討佛法佛理,經過長達三日交流之後,忽必烈心有所得豁然開朗,放下了許多曾經苦苦的惦掛。
連一代蓋世英雄豪傑,且是帝國君主,都為之拜服,行德名聲之顯,可想而知。
遺憾的是,由於忽必烈著眼的世界太高,道士和僧人雖然都是方外之人,戰爭爆發時期,道士通常繼續發揮他們的無為道學精神多數時候關門閉關修煉,而僧人,卻往往充當起救世主的角色,打著降魔除妖的旗子參與戰爭,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陰影,很讓一些人,尤其是大元朝此等入侵中原江山的君主很不喜歡。
忽必烈需要的是儒家的溫和與道家的無為,這才是長治久安的政治需要。
所以,即便是忽必烈沒有否認行德禪師的佛法高深,卻肯定是暗中使用了一些特別的手腕,把禪師的名聲抹滅於歷史記載里。
但在這個時期,即便是忽必烈在有生之年不無曾起裁決行德,卻也不敢輕易動手,一則,行德禪師具大神通,有一天,他和禪師二人來到一處山腳下,忽必烈抬頭望見山崖有一條巨蟒遊走在山壁準備向一個鳥巢捕食,估計那鳥窩的家長出去找吃的,只剩下一群不會飛的稚鳥眼睜睜看著滅頂之災降臨而無奈的吱吱呀呀的戚鳴。不知如何,忽必烈居然慈悲大動,命令兩個護衛騎著快馬,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上山,攀爬崖壁,將那些稚鳥拯救。兩名護衛得到命令,立刻快馬狂奔,望山上風馳電摯般趕去。
這個時候,忽必烈忽然扭頭對身邊的行德禪師帶著調侃味道笑道:「禪師,您看吧,這個世上,無論是人類或是動物界,遍布叢林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哪怕您的佛法最是高深,卻是無論如何都說服不了蟒蛇的放棄。」
行德禪師淡淡道:「佛有慈悲,卻也有怒目金剛,當佛法結不了善緣,便須得以雷霆霹靂之手段事之超度。」忽必烈看了山壁上的巨蟒一眼,又看了禪師一眼,目測至少也有百八十來丈之遙遠,笑了笑,道:「禪師,如今,您即使要超度那蟒蛇,只怕也來之不及罷?」
「不然,」禪師淡淡道,「陛下請稍待,貧僧去去就來。」
禪師話音猶未落,人已經消失在原地。
最是讓忽必烈驚駭的是,當他抬頭之時,竟然,看見了,剛才明明還在身邊的禪師,此刻,卻是站立在山壁上,與巨蟒面對面站著,更讓人吃驚的是,禪師所站立的山壁腳下沒有任何借力之處,他的身體仿佛黏在山壁上的!
也不知禪師嘴唇微微張合跟巨蟒說了什麼,卻見那巨蟒明明只需張開大口就可以把禪師腦袋整個吞進去的,居然身體受驚的一陣顫抖,然後,竟然很有禮貌的對禪師點點頭,退去了,退去了
忽必烈感覺看見了一幕神話。
雖然他知道,那絕對不是神話。
但是,他不願接受。一個接近神一般的人,他如何敢輕舉妄動?
否則,一個沒搞好,反而把他激怒了,那可是適得其反了。
正如禪師所言,當佛法結不了善緣,那便啟雷霆霹靂手段超度之!
至於,禪師身具大神通,卻依然循規蹈矩,不煽動兵戈,這裡面的意義,估計,和夢中游一般無二。
當年,夢中游辭去朝廷「巴圖爾」封號,忽必烈最後一次在宮內召見與他,私下問他,以他的蓋世武功,如何沒有生出叛亂之心?
後者只是回答這麼一句:戰爭,無論勝敗哪一方,最苦的人,皆為黎明百姓。
戰爭,勝,百姓苦;敗,百姓苦。
連出身江湖的夢中游都心懷天下黎明百姓之苦之痛,佛家慈悲為懷,自是更加不願看到人民百姓受戰火所累生靈塗炭之悲慘。
再則,難掩天下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