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有沒有這種體會,魔術玩久了,曾經認為一個碉堡的效果,現在會認為很單調,於是會產生想要去完善或者銜接效果的想法,這在舞台魔術流程體現得最多,但是在近景中就比較少了,我看大部分的愛好者,只是做完一個效果後,就結束了。
例如手臂菸灰預言。這樣當你表演後,觀眾以為你就這樣結束了,會讓他有吃不飽的感覺,所以老是提出要再看一次的請求,對於這種不是很即興需要SETTING的魔術,你又只能避開回答,換個魔術繼續表演,這樣我覺得會影響觀眾看魔術的心情,針對這些問題,前段時間在酒吧表演魔術有個小小心得,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大家可以翻下教學,我自己就是把以前學過的東西,無論是老的還是新的,把幾個效果銜接起來,不僅達到了觀眾對魔術的期待,(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魔術,明明是幾個手法原理不同的魔術),更重要的是給觀眾的衝擊感(無論是視覺或心靈上)會更強,把簡單的效果放在前面,埋下伏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選擇如何選擇這些效果銜接也是有技巧的。
第一:最好單個效果所花時間不長,控制在1——2分鐘之內,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如果你玩的一個魔術效果完成需要5分鐘,例如水中沙,這種需要故事情節的,那你就不要用了。
第二:效果順序,從簡單到高級,生物課本上也這麼說,哈哈!這樣做的好處,起到推波助瀾,使高潮不斷迭起!這個我相信你們都懂。
第三:選擇的效果銜接性要好,你不可能一開始拿鈔票表演魔術,後來又拿撲克表演,然後告訴觀眾這其實是一個魔術吧,換個角度說,要讓觀眾從心裡認為你這是一個魔術,那麼在效果上就要緊湊,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同的效果發生在相同的道具上,比如開始借來的鈔票瞬間轉換,然後繼續玩手法版鉛筆穿鈔票,最後鈔票入桌上水果,這樣明顯感覺魔術的完整性出來了,而且關鍵是觀眾會不耐煩的猜,怎麼還沒完啊,當她說出這句話時,證明你在她心裡已經很牛。
首先.舉幾個例子.很多愛好者去追求的是一隻手能同時變出3根彈棒.或者絲巾一甩變成彈棒,地上彈一根上來接住同時又彈出一把.
硬幣在放到左手用右手去偷走之後又夾到食指然後展示沒有時又把硬幣藏到中指和無名指之間.
變出拿出一張鬼牌然後在整副牌上轉兩圈飛到右手繼續轉轉轉.再彈回左手然後把牌一彈.變成黑桃Ace.
相信這些畫面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因為這正是很多人經常會在不經意間所做的事情.
反思一下.彈棒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要的就是不讓觀眾覺得它是彈出來的.而很多愛好者就千方百計去提高出彈棒的難度然後讓觀眾發現這個棒子是可以縮起來的.
硬幣消失的感念是什麼?就是讓觀眾覺得我的硬幣在左手握住.打開消失了.而很多愛好者的想法就是我把硬幣放左手握住,然後我用高難度手法去展示一下我的右手是空的.觀眾就會相信硬幣在左手裡.打開後再用超難的手法去交代兩隻手都是空的.從而讓觀眾覺得硬幣消失.
可是消失的重點應該是硬幣在左手握住,打開.沒了.這就是消失的意義.而不是硬幣現在不在左手不在右手不在左手不在右手.反覆交代然後沒有了就是消失.這叫做過分交代.只要你能讓你的觀眾覺得你的硬幣是放在左手,那麼他們就會相信,而你也不用去特意交代你的右手.這樣過分的交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怎麼樣可以知道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呢.非常簡單.大家想想.哈利波特如果要變走一個硬幣.會不會把手反來反去.硬幣藏來藏去?答案是不會的.他只會告訴你.看清楚.硬幣.嘣~~不見了!就這麼簡單.而我們要營造的恰恰就是這個感覺.
還有就是為什麼以前的高難度手法我們現在看也覺得好看呢?因為前輩們的概念就是高難度的手法不應該呈現在觀眾的面前.這屬於秘密動作.也就是說做完了.你也不覺得我做了什麼手腳.這才是魔術動作的精華.現在一大堆年輕的魔術師.生怕別人看不到他一隻手可以藏四根彈棒一樣.導致原來的重點開始畸形發展:從我變出一根彈棒轉型成我藏了四根彈棒.我的天啊.誰叫你告訴觀眾你能藏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