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賀融能及時趕來其實也是因緣際會。

    他與蕭重帶兵南下,蕭重否決了直接收復長安的說法,而是提出繞道蘭州,循漢水南下先到襄州整合兵馬再北上商州,從商州入長安。這樣的路線看上去雖然繞了一大圈,但實際上襄州與商州都有朝廷兵馬在,他們可以順道再收編一些兵馬先前賀秀解散的那兩萬兵馬聽說也有不少後來離開京城逃亡商州,都編入商州刺史謝石手下。再者謝石為人剛正,當年與賀融也有過幾面之緣有他在賀融也可安心將後方託付。

    誰知他們一行到襄州時,李寬等人前腳剛走留下一個亂鬨鬨如爛攤子的襄州突厥人即將來襲的消息傳得滿天飛,據說襄州刺史原也想跟著李寬他們一道走卻被李寬拒絕,強令他留下,結果對方生怕像紀王那樣被突厥人高懸頭顱於城門,後腳就喬裝改扮帶著寵妾偷偷逃走連刺史都不想當了。

    自突厥人入關之後,戰火忽起,音信不通,尋常一封書信,由南往北需要十天半個月,到了如今,恐怕一個月也未必能送達。先前賀融等人身處甘州,對中原的情形還不甚了解,如今一路走來,方才發現人心已經混亂到了何種情形。

    但這種混亂並非不可收拾,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朝廷連吃敗仗,加上許多人被突厥人嚇破了膽子,直接不戰而降,望風而逃,尤其像襄州刺史這等官吏,拍拍屁股一走,效果極其嚴重,上行下效,其他人還以為突厥人像風一樣,立馬就能到,越發惶惶不可終日,平日因有官兵管轄而不敢造次的地痞無賴也趁機出來禍亂他人,商鋪倒閉,民戶關門,市集蕭條,百姓慌亂。

    這便是賀融所看到的襄州。

    他在襄州停留了五日,主要是為了安定人心,收拾殘局。襄州刺史既然不告而逃,再回來自然也無官可做,賀融就提拔了襄州的長史充任刺史,這種任命本應由朝廷決定,但如今政令有些混亂,南北局勢不明朗,李寬雖然扶持幼帝登基,也已昭告天下,實際上賀融與賀湛等人,都很有默契地假作不知,甚至裝作從未收到過聖旨,連李寬派去宣召的人,也都被他們扣押軟禁起來,日後對方若追究,直接二一推作五,推到突厥人頭上就是。


    其實不僅是他們,就連許多地方官員,其實也並不信服新帝的存在,一來先帝死因未明,疑點重重,二來局勢混亂,政令不通,三來若論嫡論長論正統性,既有安王興王等人,又有皇長孫在,怎麼都輪不到李氏之子。許多人明面上遵從詔令,實際上卻還在觀望,希望等局勢穩定下來,再選擇站隊。

    也有些人,直接就豎起義軍旗幟,立國稱王。但這樣的人畢竟少數,想要造反也得有足夠的膽量,天下雖亂,但這亂局主要因為突厥人入侵,純屬。這兩年還算風調雨順,各地並未出現嚴重天災,當年季凌與賀融前往洛陽治河的效果如今終於體現出來了,去年黃河泛濫,竟也沒有衝垮堤壩,兩岸百姓無須遷徙,更無大面積的人員傷亡,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說回襄州這個爛攤子,安王既在,又有兵馬,一切自然聽從安王指使,襄州長史臨危受命,從佐官升至地方首長,正巴不得使出渾身解數立功,好讓自己這個刺史當得更加安穩,對賀融必然也言聽計從。

    因此在初步穩定襄州,確定李寬短期內不可能再殺個回馬槍之後,聽說突厥人已經離開長安,賀融與蕭重就帶人北上,結果剛到半路,就收到商州謝石來信,說突厥人與商州擦肩而過,賀融他們又從地圖上揣測出突厥人最有可能走的路,準備迎面攔截,打一場硬仗。

    他手下這些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當初在甘州之圍中打了勝仗了,再那之後一直沒有機會立戰功,隨著賀融修改戰時犒賞,他們眼睜睜看著同袍不斷立功得田封爵,心中那份歆羨眼紅可想而知,如今聽見打突厥人,反倒比其他人少了幾分膽怯,多了幾分躍躍欲試。

    他們趕過去的時候,鄧州城外的局面已經如火如荼。

    在伏念與李寬人馬的雙面夾擊下,賀湛的形勢一度急轉直下,然而安王旗幟一出現在戰場上,局勢再一次發生逆轉,江副將大吃一驚,還以為是賀湛與賀融早就知道他會在此伏擊,特地約好了唱雙簧的,一想到陰謀敗露,不由手腳慌亂,頓時不淡定了。

    蕭重是蕭氏急先鋒,北方悍將,眾人只聞其名,卻很少與他打仗,他帶著士兵沖入戰



  
夢溪石推薦:  萬星  顧念的奇緣  穿越之後來居上  鳳歸朝  天下  陰陽渡  千秋  
隨機推薦:  海賊之疾風劍豪  混元道紀  地仙正道  死亡作業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麟趾"
360搜"麟趾"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