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頓了頓,然後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
「然而,你可曾想過,一本書究竟能解讀出多少不同的花樣來?
答案是無窮無盡的。
我作為時間的過客,曾經親眼見證了太多太多對經典的解讀和再創造。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和人們認知的逐步發展,對經典的解讀也會不斷湧現出新的視角和觀點。
每一代人都有可能從這些經典中汲取到全新的啟示和教誨。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經典能夠歷久彌新,始終閃耀著人們智慧的光芒。
成華夏文化寶庫中永不褪色的璀璨明珠。」
「但是再大的智慧,一本書又能解讀出多少花樣來?」
方逸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光芒,
「沒錯,每部經典都確實不假,但版本卻是眾多。
但真正造成大面積文化斷層的,其實要拜兩人所賜:
一個是秦始皇,嬴政。
另一個是楚霸王,項羽。」
方逸頓了一頓,似乎在回憶著歷史的滄桑,
「其實,當初的嬴政並非是真正地『焚書』,而只是進行了禁書。
他下令將諸子百家的幾乎所有典籍全部搬到阿房宮,並限制了民間對這些書籍的修學與持有。
然而,這些典籍仍然有專門的皇家學者進行研究。
說到底,嬴政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統一思想,他的初衷絕非是滅絕這燦爛的文化。」
方逸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惋惜,
「但是,每當國家力量介入到文化工程,尤其是所謂的『修書』時,幾乎都會帶來無法估量的文化損失。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民間典籍被集中到國家手中,
導致許多孤本、名篇因為政治原因或人為災害而永遠失傳。
而這場文化災難的真正始作俑者,卻是項羽。
他一把大火將咸陽燒了個精光,太多的先秦古籍因此化為灰燼,這無疑是對文明的一次巨大打擊。」
說到此處,方逸頗有深意地看了王莽一眼,隨後繼續道: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
因為總會有那些熱愛讀書的種子,他們留下文明的火種,使得知識與智慧得以傳承。」
「在嬴政禁天下書的時候,許多大學者和文化人選擇將自家的典籍藏匿起來,有的甚至藏在牆壁的夾縫中。
他們堅信,世道不會永遠如此黑暗,知識與文明的力量是永遠不會斷絕的。
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與信念,你們才得以在今天繼續探尋那些古老的經典。」
古往今來,這些讀書的種子為華夏文明的薪火相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犧牲!
許多學者冒著風險將各種典籍秘藏起來。
然而,當時代變遷、天地翻覆後恢復太平,
再取出這些珍貴的書籍時,卻驚愕地發現,很多書已經殘破不堪,甚至無法閱讀。
竹簡材質在惡劣的保存環境下極難經受住時間的摧殘。
因此,許多流傳到漢代的先秦古籍,
要麼是學者們通過口傳心授默背出來的,要麼就是殘缺不全的孤本。
換句話說,原著版本已然不存,而民間版本則更難以信賴。
那些聖人們的教誨雖然偉大,但他們的言辭在歷史的傳承中卻遭遇了「斷片兒」的困境。
這導致了整個漢代儒家經典的各種幻想與篡改,使得後人在理解這些經典時充滿了困惑與爭議。
如今的「五經」,與當年的原著已然不同。
以《尚書》為例,這部華夏最早的文學典
第兩百一十六章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