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王莽心中還藏著一些僥倖心理。
在他看來,那些所謂的赤眉軍、綠林軍,不過是一群被飢餓逼得走投無路的農民罷了。
他們的目的單純而又樸素,無非就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根本沒有什麼過分的政治訴求。
王莽對於各地呈報上來的封事都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他發現這些反叛的農民軍時聚時散,如同無根的浮萍一般。
他們大多在青黃不接、糧食短缺的時候起兵,蜂擁而起去搶奪那些富戶大戶的糧食。
而到了農忙時節,他們又都顧著地里的莊稼,紛紛解散回家收麥子去了。
這種缺乏組織性和紀律性的行為,在王莽看來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再說他們的軍事戰力,更是讓王莽不屑一顧。
這些成千上萬的隊伍,竟然連最基本的文告、官號、旗幟、徽章都沒有,簡直就是一群散兵游勇。
據說他們的最高首領在費盡心思想了半天之後,才給自己封了個「巨人」的號。
而其他人的稱號更是讓人啼笑皆非,什麼「三老」、「從事」、「祭酒」,一聽就知道是典型的小農意識在作祟。
王莽心中暗想,就憑他們這點野心和見識,諒他們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因此,在王莽看來,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匈奴問題。
在始建國天鳳五年(公元18年)
隨著烏累單于的逝世,其弟呼都單于繼承大位,這標誌著匈奴與新朝之間的關係迎來了新的轉機。
呼都單于為了展現其友好態度,特別派遣了兩名使者前往長安,以傳遞和平的訊息。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使者並非普通的匈奴人。
而是與王昭君有著深厚淵源的外孫須卜當夫婦的長子奢,
以及王昭君次女當於居次的兒子。
他們的到來,無疑為匈奴與新朝之間的和平締結增添了一抹濃厚的親情色彩。
然而,儘管使者們帶來了呼都單于的善意,但王莽卻並未立刻給予積極回應。
他認為烏累單于曾反覆無常,因此也對呼都單于的信任持保留態度。
在王莽看來,要想徹底解決匈奴問題,戰爭才是最終手段,而且單于的位置必須由自己人來坐。
為了推進這一戰略構想,王莽召集廷議,向群臣闡述了自己的計劃:
「在匈奴貴族中,唯有須卜當一人真心歸附中原。
因此,新朝應該將須卜當迎至長安,扶植他為新的單于。
隨後,大軍揮師北上,攻破呼都單于的勢力,再輔佐須卜當登上單于寶座,從而確保邊境的永久安寧。」
然而,這一計劃卻遭到了大司馬嚴尤的反對。
嚴尤認為,須卜當在匈奴內部地位顯赫,掌控著匈奴右部的實權。
他治下的領土從未侵擾過新朝的邊境,甚至還時常為中原傳遞匈奴內部的情報,堪稱中原安插在匈奴內部的高級間諜。
若將須卜當安置在長安,無疑會剝奪他在匈奴的影響力,使他變得與普通胡人無異。
從長遠利益出發,維持現狀才是更為穩妥的選擇。
但王莽卻並未採納他的意見。
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以奢的名義邀請須卜當夫婦來到邊境會面。
新朝派出的說客是王歙,一位與王昭君家族有著深厚關係的官員。
王歙和奢共同說服了須卜當夫婦,使他們同意前往長安。
面對這一重大政治抉擇,須卜當夫婦也曾有過激烈的內心掙扎和分歧,
甚至他們的次子也因此選擇返回匈奴,拒絕隨同前往長安。
但最終,出於對中原的深厚情感和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