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當其衝的便是年逾花甲的敬武公主。
因之前與丁、傅兩家族關係密切,以及對王莽政權的不滿。
而她之所以被牽連進呂寬案,竟是因她亡夫前妻之子薛況,與呂寬之間的朋友關係。
王莽最終以這樣的理由讓她飲下毒酒,被迫走上了絕路。
同樣,王族內,梁王劉立因與衛氏家族過從甚密,也受到了呂寬案的波及,
被廢為庶人,失去了所有的尊榮與權力後,最終也選擇了自我了斷。
王氏家族內部也同樣未能倖免,王莽叔叔紅陽侯王立,和堂兄弟平阿侯王仁。
兩人雖遠在長安之外,卻因常與王宇書信往來,被牽連進案,最後也被王莽迫令自殺。
對自己的親戚毫不手軟,成了王莽仿效周公「誅管蔡」的拿手好戲。
在大臣之中,王莽更是新賬舊賬一起清算。
泛鄉侯何武,因在哀帝時期未助王莽求官而遭殃。
樂昌侯王安的父親王商,因在成帝時期與王莽不和而受牽連。
邊境名將辛慶忌的三個兒子因不肯依附甄豐、甄邯而遭難。
名臣鮑宣因與辛氏兄弟有過交往也未能倖免。
這些原本在朝中顯赫一時的人物,都因呂寬案而牽連致死。
這場案子持續了長達一年多時間,期間死傷達官顯貴無數,總數竟達百餘人之多。
王莽之所以能借呂寬案的機會,將諸多異己一網打盡,
其根本原因在於巧妙地運用了儒家所倡導的「為人後」之大義。
這為王莽的行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加之平帝被過繼為漢成帝的「子嗣」。
王氏作為漢成帝的母族,在政治地位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由此,王莽執政的正當性在儒家倫理的庇護下變得無懈可擊。
任何要反對王莽,都會被視為對儒家大義的背離。
不僅在政治上被視為異端,更在道德上構成了重大罪責。
這種輿論環境使得王莽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擊異己。
甚至對於親生兒子也絕不手軟,一旦觸犯其政治利益,同樣會受到嚴厲懲處。
隨著呂寬案的逐步深入,王莽的政治意圖逐漸浮出水面。
朝廷內外的臣僚們開始領悟到這場風波並非簡單的刑事案件,而是王莽精心策劃的一場針對漢朝上層社會的「整風」運動。
藉此機會清除政治上的障礙,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更是逐漸意識到,王莽所捍衛的並不僅僅是權力本身,更看重的是權力的「合法性」。
而這種合法性來源於儒家倫理的支撐。
這一轉變標誌著儒家倫理已經從一種純粹的道德理想轉變為政治現實。
通過國家意志的推動,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政治行為。
果不其然,呂寬案的風波剛剛平息,王莽便迅速行動,召集了公卿、將軍、侍中等一眾朝廷重臣,
在未央宮舉行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大集會。
集會主題異常明確,那就是由精通禮儀的少府宗伯鳳,為在座的臣僚們深入解讀「為人後」之義的內涵與外延。
這不僅僅是一堂普通的「政治課」,更是王莽藉此機會進一步鞏固政權、推行儒家倫理的重要步驟。
在座的大臣之中,有兩位身份特殊的遠房兄弟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是秺侯金當,他身為漢武帝時期名臣金日磾次子之孫,原本在家族中地位顯赫。
然而,因長子一脈無嗣,導致秺侯爵位被取消,這一直是金當心中的痛。
直到王莽掌權,才得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