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漢朝官吏的腐敗與渙散,他對五司大夫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秉持公正,嚴格執行法律,為新王朝帶來嶄新的風貌。
王莽為了展現自己從善如流的品質,特地在皇宮周圍設立了多種設施以鼓勵進諫和批評。
他豎起了「進善旌」的旗幟,鼓勵人們提出建設性意見。
設置了「誹謗木」的木牌,讓人們可以匿名批評時政。
還擺放了「敢諫鼓」,供有申訴需求的人們擊鼓鳴冤。
此外,他還派遣了四位諫大夫分別駐守在王路的四個門口,以便隨時接收和處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凸顯新朝的獨特性,王莽甚至對宮門的名稱進行了更改。
長樂宮被改為「常樂室」,
未央宮則更名為「壽成室」,
前殿也變成了「王路堂」,
而長安則被賦予了新名「常安」。
這些變化都體現了王莽對新朝的期待和願景。
王莽在推行新政的同時,也著手處理心中的隱憂。
他按照五服的次序對親屬進行了封爵。
與他關係最近的「齊衰」被封為侯爵。
其次是「大功」被封為伯爵,依次類推為子爵、男爵。
這種封賞制度使得他的權力圈子內的親屬成為了頂級顯貴。
例如,他的堂兄弟、漢安陽侯王舜是安新公,位列四輔之一,擁有上公的勛位。
另一位堂兄弟、漢成都侯王邑則是隆新公,位列三公。
這些人在新朝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他們的地位自然不同於一般親屬。
早在漢平帝時期,王氏子弟就已經遍布朝堂。
這些被封爵的王氏宗親中,有不少人一直是中朝內臣或外朝吏員。
然而從實權官職如九卿、郡守等來看,王氏宗族的人並不多。
宗族的繁衍都還需要時間,王莽就更急於鞏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他決定擴大宗親的範圍,並尋找一個更高貴的出身來佐證自己的皇權。
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找到了一個令人矚目的世系——黃帝。
那麼黃帝與他王家又有何關聯呢?
王莽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他們分別被賜予了十二個姓氏。
其中虞舜是王氏的宗親,他的先祖曾接受過姚姓。
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姚姓又衍生出了媯、陳、田等姓氏。
因此姚、媯、陳、田以及王這五姓都是黃帝虞舜的子孫。
這一發現無疑為王莽的登基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彰顯了他高貴出身。
既然王姓屬於黃帝的正宗後裔,那麼王莽自然要將列祖列宗請進祠廟進行祭祀。
為此他建造了五座祖廟和四座親廟來紀念祖先,
並規定元城王姓之人不得與姚、媯、陳、田四姓的近親通婚,以保持血統的純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