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太回京之後,果然遮遮掩掩,極力為朱高煦隱瞞,但是此事如何能瞞得過徐天樞和馬大有等人,拖入詔獄嚴刑拷打之後,就什麼都招了。
朱高煦道:「關閉城門,凡是暗中勾結漢王的文武官員全部給我抓起來!」
是夜,錦衣衛和東廠番子全部出動,持手札一本,凡是用硃筆圈過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誅殺,但凡在冊的,立即捉拿到詔獄之中,嚴加審問,兩幫人馬好像在比賽一般,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司禮監大太監黃儼、宣府鎮守太監王彥、中官侯太被捉拿下獄,漢王在京中布下的釘子全部被拔除了。
既然雙方已經撕破了臉皮,那就明刀明槍地戰一場吧,漢王朱高煦派百戶陳剛進疏,斥責朱瞻基的三大過!
一是違背洪武、永樂年的祖訓,誥敕封贈文臣,二是勞民傷財,大興土木,擴建南巡殿,三是任用奸臣夏原吉和楊榮等人,就像當年建文帝任用黃子澄和齊泰一樣。
如果朱瞻基不立刻殺掉身邊的奸臣,從諫如流的話,他就要效仿太宗皇帝之舉,起兵靖難!
朱瞻基嘆道:「該來的還是來了,漢王果真造反了……」遂傳文武百官前來議事。
武侯薛祿道:「奉陛下之命,禁軍十萬兵馬已整裝待發,臣願率軍打破樂安,捉拿漢王歸案。」
大學士楊榮道:「臣以為不可。」
朱瞻基一直在整軍備戰,準備一舉擊敗漢王,問道:「楊學士,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楊榮道:「當年建文帝派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征討太宗皇帝,誰知竟然全軍覆沒,致使京中無兵可用,太宗皇帝繞過勤王大軍直指金陵,這才得了天下,樂安離京城不過兩百多里,萬一大軍行軍不利,京城危矣!」
朱瞻基悚然而驚,皺眉道:「那就等漢王打上門來嗎?」
戶部尚書夏原吉道:「太祖皇帝以江南之兵,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衣冠,奄有天下,太宗皇帝為國戍邊,驅燕兵靖難,席捲天下,皆有赫赫之戰功,陛下何不御駕親征,以先聲奪人之氣概,卷甲韜戈,一鼓作氣可平定漢王之亂也!」
英國公張輔道:「衝鋒陷陣,臣之願也,微臣願帶本部兵馬兩萬人,擒拿賊首,獻於陛下!」
此時朱瞻基心中已有定計,道:「朕剛剛即位,覬覦皇位的不止漢王一個,北方草原的瓦剌和韃靼也看著咱們呢,朕心意已決,御駕親征,討伐叛賊!」
敕遣指揮黃謙,同總兵、平江伯陳瑄防守淮安,防止其南逃,並令指揮芮勛守居庸關,令法司盡弛軍旗、刑徒等跟隨出征。
同時,命定國公徐永昌、彭城伯張昶守皇城;安鄉侯張安、廣寧伯劉瑞、忻城伯張榮、建平伯高遠守京師。
命豐城伯李賢、侍郎郭璡、郭敬、李昶督軍餉;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北京;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京、都督張升、山雲,尚書黃淮、黃福、李友直協守;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太子少保吳中、尚書胡濙、張本、通政使顧佐扈行;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為先鋒。
隨後,將朱高煦之罪昭告天下,告天地宗廟社稷山川百神,遂率三十萬大軍親征。
朱高煦本以為朱瞻基剛剛即位,而且又沒有帶過兵,肯定不會親征的,不管派哪一員大將來,既可以威逼利誘,也可以派高手前去刺殺,只要殺敗了第一撥人馬,就可以率大軍兵臨城下,趁勤王大軍未到,裡應外合,拿下京城,誰料到,朱瞻基竟然真的有一番勇武之氣。
席弘機道:「大王勿憂,我有急、中、緩三計,可讓三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朱瞻基束手就擒!」
朱高煦大喜,道:「軍師有何良策,快快說來。」
席弘機道:「禁軍之中多是北方士卒,不善水戰,未求穩妥,必定取大路步步為營而來,可派水軍大將雷赤海和解蠍奪取山東水營的船隻,走水道逆流而上,偷襲京城,斷大軍糧道,禁軍必亂,可從容破之,此為急計。」
朱高煦道:「軍師果然妙計!」
席弘機又道:「濟南都指揮靳榮所轄兵馬為我大軍看守後路,不可輕動,不過可命他派散騎劫掠河北、河南,周圍幾府的官軍便無暇分身,前來勤王,此為中計;江南富庶,兼之
第145章 御駕親征遇奇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