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北地區在海漢占領初期是由顏楚傑親自擔任軍事主官,後來這個職位由當時剛從工業部轉回軍方的羅傑接掌了在瓊北形勢趨於穩定,羅傑南下去安不納島任職之後,包括海口城和儋州在內的瓊北防區的指揮權便由顏楚傑和王湯姆以半年為周期輪流掌管。不過近期這兩位都因為即將到來的開國慶典回到了三亞,本地的最高指揮權暫時由邱元代為行使。
當然了,在目前這個和平時期,需要邱元動用指揮權的可能性並不大,甚至連駐軍的日常運作都不要他事事過問。今天也是為了迎接考察組的到來,邱元才調了一隊騎兵擺擺排場——這排場不是擺給寧崎看的,而是與他同行的荷蘭人。
范迪門的確注意到了這支規模不大的武裝騎兵,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馬鞍上插著的騎兵火槍和腰間挎著的馬刀,而是這些騎兵所騎的戰馬有點特別。這些馬身形高大,明顯不是遠東地區的品種,范迪門確信它們應該是屬於阿拉伯馬以及產自歐洲的安達盧西亞馬,或者是兩者的混血後裔。海漢能夠批量弄到這樣的好馬,想必也是下了不少工夫,而且一定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種群,才能在海口城這樣的地方也部署一支騎兵隊。
騎兵在6地上的機動能力和戰場上的衝殺戰術是每一位指揮官都會特別看重的部分,但在擁有強悍能力的同時,訓練和維持一支騎兵的費用也是非常高的,一匹戰馬的日常花銷至少相當於三到四名步兵,而所需的糧草物資數量更是遠步兵,不但要餵草料,還得餵黑豆之類的精料,在作戰強度高的時候還要餵鹽。當然鹽這東西在海漢並不值錢,隨時都可以管飽,難點主要是在戰時的後勤補給供應上。騎兵機動力雖高,後勤部隊卻未必能跟得上來。
所以為了保持騎兵的戰鬥力,騎兵部隊不但要有戰馬,還得有數量相當的馱馬。一百人的騎兵隊,有兩百匹馬的編制算是常態,重騎兵可能還需要在戰馬和馱馬之外再多配一匹日常騎乘馬,而橫掃歐亞大6的蒙古騎兵甚至達到了一人六馬的配置。當然目前的海漢騎兵還遠遠達不到這麼奢華的配置,僅僅只是維持一人兩馬的編制,消耗就已經非常大了。
非遊牧民族想要維持一支成建制的騎兵,軍費開支是相當驚人的,以東印度公司的財力,過去也僅僅只是在巴達維亞保有一支兩百人規模的騎兵隊而已。不過由於之前的戰事太過慘烈,這支騎兵隊也在與馬打藍軍的戰鬥中損失殆盡,目前與當地的其他駐軍部隊一樣處於戰後重建當中。但由於戰馬都必須從遙遠的地方通過海運送到巴達維亞,到什麼時候才能重組騎兵隊還未嘗可知,范迪門看到海漢這支軍容齊整的騎兵隊伍,自然心裡也難免有那麼一點泛酸。
從寧崎等人登6的軍用碼頭到海口城大約有六七里地,乘馬車不多時便到了城外。馬車在城外的市鎮邊停了下來,眾人魚貫下車。這次邱元沒有再把女兒抱下車,而是讓隨從先用馬車將她帶回城內官邸。
海口城西門外並非主要的聚居區,安置在這邊居住的主要是軍隊家屬,共計一千三百餘戶。由於這些民眾的家庭背景都比較一致,因此西門外這一片聚居區也儼然成了一個小社會,有專屬軍隊體系的學校、診所、郵局、雜貨店等服務機構,而治安也是由隸屬軍方的憲兵隊負責。
這裡的市鎮也如同軍營中一般乾淨整齊,街上沒有頑童追逐打鬧,也不會聞到牲畜糞便的味道,以范迪門的觀點來看,這城外平民聚居區的整潔程度甚至過了剛剛考察完的儋州城。
「邱主任,你這不會是為了應付視察搞了衛生突擊吧?」寧崎對於這種景象也略微有些吃驚,便調侃邱元道:「這一不打分二不搞評比,不用費這麼大工夫。」
邱元哭笑不得道:「寧總,你這可就是冤枉我了,這還真不是突擊搞出來的成果,而是一貫如此。不是我邱元吹牛,你隨時再來看,肯定也都是這樣的水平。」
「哦?那說起來這裡的社會工作組織得不錯啊!」寧崎很清楚要保持這種整潔感並不是把地掃勤快一點就行的,這還必須得依賴於民眾素養達到一定水平,或者是足夠嚴苛的規章制度來提供保障。
「以前這兒也亂,不過自從王湯姆把於鐵柱調過來坐鎮之後,就把市容環境這一塊的工作給抓起來了。」邱元向寧崎解釋了其中原因:「他上任的頭半年裡,因為行為不檢這個罪名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