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中國人闖南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是的,早在明朝的時候,中國人就開始闖南洋了,而且闖出了不小的名堂,有人甚至當上了國王————對,就是鄭信。墨子閣 www.mozige.com1767年,緬甸軍隊攻陷曼谷,滅掉了大城王朝,這位仁兄在七個月後率領大軍展開反攻,把緬甸軍隊趕出了泰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十年後,印尼華人羅芳伯和陳蘭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這三位算得上是闖蕩南洋的華人里最爭氣的了。
可惜的是,鄭信在當了十三年皇帝後被人暗殺了,留下了「奪我王位者,九世而折」的詛咒,他所開創的的吞武里王朝隨著他被殺,匆匆畫上了句號。蘭芳共和國相對要幸運一些,在印尼土著和荷蘭殖民者的聯合打壓之下堅持了一百多年,最後也宣告滅亡。吞武里王朝的夭折很大程度上是鄭信自己作的,他太膨脹了,一味窮兵黜武整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起來造反,他想不死都難。而蘭芳共和國,很大程度上是死於內鬥,被荷蘭人各個擊破,最終亡國。所以說,華人愛內鬥的毛病真不是一般的要命,他們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虧了,死活都改不掉!
李思明沉吟著說:「喜歡內鬥啊……這倒是個大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
袁世凱說:「這個問題沒法解決。人都是自私的,為了活命,為了更好的前程,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在國內我們還能壓制,但是把他們丟到萬里之外的非洲,根本就沒法管!」
李思明說:「那我們只好搞軍屯了。」
袁世凱和孫先生都愣了一下:「軍屯?什麼玩意?」
李思明說:「就是對所有的移民實行軍事化管理,一個村子是一個連,一個鎮是一個營。他們平時為農,戰時為兵,一切行動聽從國家指揮……想要解決內鬥問題,只能這樣干。」
袁世凱問:「就像西漢時期的屯田兵一樣?」
西漢時期,經過曠日持久的戰爭,漢王朝從匈奴手中奪取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疆域一路擴張到西域。為了守住這些剛打下來的土地,漢武帝下令將內地大量百姓遷往邊疆。這些被前往邊疆的百姓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家家都備著盔甲武器,隨時準備上陣廝殺,要打仗的時候他們就是士兵,不打仗的時候他們就是農民,屯田兵就是這麼來的。論戰鬥力,這些屯田兵跟邊軍相比差了一大截,但他們遍布那漫長的邊境線,匈奴人不管從哪打過來都會跟他們撞個正著,來得少了,連這些農兵都打不過來的,多了,這些農兵會千方百計把他們給拖住,等邊軍精銳騎兵趕到,匈奴人的死期就到了。這些質樸剛健的農兵為漢王朝的國家安全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沒有他們的默默耕耘和浴血奮戰,漢王朝不可能如此輝煌。
這一招也不僅僅是大漢王朝用,此後2000多年,每一個朝代都嚴重了這一策略每打下一塊土地就往那裡移民,不惜一切代價在那裡站穩腳跟,然後一代代的繁衍,直到將那塊土地徹底消化掉。每當邊關燃起戰火,皇帝的第一反應就是:
當地有多少農兵?
把這一套玩到極致的無疑是新中國,新疆建設兵團,都聽說過吧?新疆建設兵團儼然已經成了新疆的代名詞了。有人可能會輕蔑的說:「一幫負責修補地球的泥腿子而已!所謂的建設兵團有幾個師?」
答案是十四個師。
而且是那種輕重火力一應俱全,甚至還能拉出幾個裝甲團跟你對拍的那種。
農墾兵玩到這種地步,也算一種境界了。
事實證明,新疆建設兵團在發展新疆經濟、維持新疆穩定等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麼好的經驗,李思明沒理由不借鑑的。
「我打算把東北、蒙古、新疆乃至幾內亞的移民全部編成建設兵團,對他們實行軍事化管理。」李思明說,「我想,實施了軍事化管理之後,內鬥應該會少很多的!」
袁世凱呆了呆:「這得多少人啊!」
李思明說:「整個一千幾百萬都不嫌多。」
孫先生也覺得建設兵團這一思路不錯,這樣中國就可以對幾內亞的移民實行直接的管理了,行政效率將極大地提高。搞內鬥?別忘了,你們可是軍隊喲,在軍隊裡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