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教育協會打電話過來了。
「陳教授,您參賽的論文評了醫藥一等獎,獎金1000元已經給您匯過去,麻煩您查收一下。
由於獲獎論文比較多,所以沒有準備頒獎儀式,到時候會在省日報把獲獎名單公布出來,您可以看一下。」
「行,謝謝同志了。」
陳勤之剛把電話掛斷,保衛科過來了兩個同事,一人扛著一隻大麻袋。
「小陳,這給你寄信,寄東西的人太多,保衛科放不下就給你拿過來了。」
「群眾太熱情,我們漢城大學這下的名氣也更大了。」
保衛科的同事放下麻袋離開之後,姜玉娥過來扒拉。
「小陳,這怎麼還有大棗和花生?大夥確實是熱情,崇拜你。」
再往裡扒拉,全是包裹和信件,寫的都是漢城大學陳勤之教授收。
陳勤之拆開了一封信。
「陳教授您好:
在新聞聯播上看到您的新聞,我被深深感動,也讓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讓我對人生也有了更準確的目標,我以後也要選擇醫藥專業,從事醫藥研究
謝謝陳教授,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下午的陽光照在辦公室,照在陳勤之身上,類似這樣的信件還有很多,還有人直接喊他勤之。
東北的老鄉還給他寄了人參,說搞研究的耗腦子,給他補補身體。
姜玉娥看著信件,再想想陳勤之今年的成就,她說:「小陳,今年是你的大年啊!」
陳勤之一笑,年年都會是大年了。
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姜玉娥接通後又看向了陳勤之:「小陳,周校長找你。」
陳勤之去了周昌平的辦公室,周昌平說:「坐。」
說完,他自己先在沙發坐了下來。
陳勤之以前過來的時候,都是站著說話,說完就走。
陳在沙發坐下去,周說:「學校最近收到不少社會投資基金,幾個領導昨天開會討論了一下,打算給你們小組20萬,你看和康老,還有小向商量一下,這錢是拿著買設備還是耗材都可以,你們自己做主。」
學校里的研究,除了學校自己的課題、市級,省級國家級課題等專項課題以外,每個學校還有另外一個資金來源,也是一項重要考核。
社會責任資金。
指的是除了以上那些款項,學校還需自己去拉社會資金,也就是企家人,或者個人對各項學術研究的投資。
學校老師的資源有限,這項任務一般都是校領導自己去完成目標,大部分資金都來源於以前畢業的優秀校友。
陳勤之上了新聞聯播,本地的企業家,以及漢城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就都來給學校搞投資了。
周昌平他們不止超額完成了今年的任務,就連明年後年的任務都有了著落。
陳勤之帶來的效益,幾個領導一商量就給他們小組撥了20萬。
陳勤之他們小組一共有三個人,他,向偉,還有一個是康北海,學校里的老教授。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打配合一起搞合作,一個老教授帶兩三個小年輕。
老教授有技術,小年輕們有體力,時間精力充沛,互補長短。
這20萬的研究資金,周昌平沒有找康北海商量,而是直接找陳勤之說這事,可見陳勤之如今在他心裡的地位,在學校里的地位。
周昌平的話,陳勤之說:「行,那我跟康老向老師商量一下。」
結果和康老向老師商量的時候,兩人說:「勤之,這事聽你的,你安排就行。」
陳勤之說:「那搞兩台新設備怎樣,一台離心機,一台生物安全櫃。」
實驗室里的設備,陳勤之是從30年後過來的,他哪能看得上眼,特別是生物安全櫃,那已經都起不了多少保護作用,怕後期有隱患,對學生和實驗材料都不好,趕緊先換了吧。
「行,都聽你的。」
康老和向老師同意了買設備,陳勤之就給楊安娜打了電話,說要一台離心機和一台生物安全櫃。
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