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良久,曹操這才抬起頭,看向夏侯惇,平靜卻又堅定的說道:「元讓,既然子孝和妙才二人的大軍已經沒有太大的效果,那便將他們喚回。這沛縣,將會是我們與陶謙決戰的地方!」
對於曹操的命令,夏侯惇自然沒有絲毫的違背,將曹操的命令派人傳達給曹仁和夏侯淵。在此期間,曹操的大軍也暫緩了攻打沛縣的進度,靜等曹仁和夏侯淵的五萬兵馬到來。
……
卻說在江東,孫策護送孫堅的遺體前往曲阿下葬,在喪事結束後舉家遷往江都。孫堅到達江都之後,安頓家小,準備找壽春的袁術討回其父舊部創立功業和為父報仇。當初在討伐董卓之時,袁術曾私自向朝廷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名義上孫堅屬於袁術的部下。故此,在孫堅喪命之後,袁術理所當然的吞併了孫堅的軍隊。
而就在這個時候,揚州有一個名士張紘也正因為母親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裡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會稽郡,報仇雪恥,做臣服於朝廷的外藩,先生以為如何?」
張紘神色平淡,推託道:「我見識淺陋,況且又服喪在身,對您的事,實在沒有什麼幫助的地方。」
在古時候。家中父母去世,作為子女的都要守孝三年,以示孝道。當然,也有人不遵從。這是個人人品的問題,若是當官的這樣做,那就別想繼續幹下去了;若是尋常百姓,倒也沒有多大問題,最多是被人說道兩句。也無傷大雅。
「先生謬矣!」
孫策在聽了張紘的話之後,當即義正言辭的反駁了一句。張紘並沒有因為孫策否定了自己的話而有絲毫怒色,臉上的表情依然是不溫不火,倒是擺出一副聽聽孫策有什麼話的表情。
「先生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嚮往仰慕,先生又豈可行如此迂腐之事?古人言忠孝仁義,家中有長輩去世,服喪守孝乃是天經地義之事。然而。如今天下正值大亂之際,我等身為天下百姓的一員,若是有能力,自當要效忠朝廷,還天下清平盛世。我父去世,某原本意有守孝三年以盡孝道,奈何先父託夢,常言大業未成,心中難安。故此,為了先父大業和盡忠朝廷。我只能暫時的放棄孝道。」
言畢,孫策再次請求道:「先生,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還請先生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說到動情之處,孫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在沉思了片刻之後,終於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周朝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本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扶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亞於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難時艱,如果您想建功立業,就應當南渡,我將與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孫策聽了張紘的一番話語,心中激盪難平:「那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只是我有老母幼弟,不便同行,現在全都託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後顧之憂。」
孫策把老母幼弟託付給張紘後馬上趕赴壽春,去見袁術。他流著眼淚對袁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袁術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他能屈能伸,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讓他自立,自己又心有不甘。於是,袁術便說:「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吳景以前常跟隨孫堅征伐作戰並有戰功,被封為騎都尉,後來袁術被曹操打敗退到九江時,袁術上表奏請吳景擔任丹陽太守,打敗前太守周昕,於是占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