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城外西南五里處,一眼望過去毫無阻礙之物,卻是一片平原。此刻,在這平原之上,卻是有兩支大軍靜靜而立,時刻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大戰。
先看背對薊縣城池的這個方向,自然是公孫瓚的大軍。
公孫瓚身穿精緻亮銀甲,頭戴亮銀盔,手持丈長長槊,胯下棗紅馬,端的是威風凜凜;在公孫瓚的身後一字排開六人,其中一人披了一件皮甲,手中一把配件,卻是公孫瓚唯一的謀士關禮,也是關靖的兄長。此外五人,皆是穿著鎖子甲,頭戴虎頭盔,手上持著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有拿長槊的,有拿大刀的,有拿鐵戟的。其中一名最為年輕的自是公孫瓚的義子,公孫冉;而另外三人則是公孫瓚的結義兄弟,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皆有些武力,自與公孫瓚結拜以來,掃蕩異族,皆有三人參與。再往後面看去,自是其他的偏將,校尉等等,或穿皮甲,或穿魚鱗甲也在多數。不過,在他們身後的十幾萬士兵,少有能穿上鎧甲的,多是皮甲,或者麻布包裹起來的,勉強能夠稱得上是布甲。
而公孫瓚對面的兵馬,自然是袁紹大軍。
袁紹策馬當先,同樣是一身亮銀甲,亮銀盔,手中金背大砍刀,胯下電子分青駒,也算是一匹不差的寶馬了。在袁紹身後,則是審配,逢紀,沮授,郭圖,田豐等謀士,就謀士的質量和數量,趕超公孫瓚十萬八千里;緊隨其後的便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河北四庭柱大將;其後淳于瓊、高幹、蔣奇、蔣義渠、眭元進、呂威璜、趙睿、呂曠、呂翔、馬延、張顗、焦觸、張南、麴義、郭援、眭元進、牽招、蘇由、閻柔、王門子等將領,也比公孫瓚看上去精銳一大截。當然,武將質量上袁紹略勝一籌,不過,就士兵的數量來看,公孫瓚自然更有優勢。公孫瓚的兵馬加起來接近二十萬。而袁紹的兵馬不過十二萬左右,差了八萬左右,誰勝誰負卻是不一定。
跟公孫瓚的士兵一樣,袁紹的士兵穿盔帶甲的也是在少數。約莫占著總數的二成。並非是袁紹和公孫瓚小氣不捨得給士兵們裝備鎧甲,而是拿不出來。
鎧甲自古以來就是朝廷極為看重的戰略裝備,但凡百姓家中誰敢私藏鎧甲,可以某犯罪論處。大多數的將領的鎧甲,自然是朝廷賞賜的。主要是因為鎧甲的製作難度頗大。且耗費高,技術不足才會如此。即便是在李世民的時候,軍中鎧甲也不過是占了六成,依然還有四成的士兵穿不上鎧甲。而直到宋朝之後,技術得到發展,經濟發展,軍中士兵才有九成以上的能穿盔帶甲,如今自然是做不到這一點。
當然,作為穿越者的袁常不在此列,他是要錢有錢。要技術有技術,多數的士兵能穿上鎧甲也就不言而喻了。
公孫瓚持槍拍馬上前,遙指袁紹,朗聲喝道:「袁本初,你不守信義,害我兄弟性命,如今更是侵我境土。前事不論,今日你我便在此決一勝負,了卻恩怨。」
「哈哈,好。本刺史也想看看能夠殺得異族不敢入侵的公孫伯珪能力幾何!」袁紹大笑一聲,高聲回應道。
兩人言畢,各自率領大將返回中軍。作為主將,自然不可能站在前方給對方弓箭手瞄準的機會。
公孫瓚回到中軍。高舉佩劍,朗聲喝道:「馬度校尉聽令,率領五千刀盾兵在前,五千長槍兵押後,進攻!」
另一邊袁紹軍總領事審配也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趙睿校尉聽令,率領五千刀盾兵在前。五千長槍兵押後,進攻!」
「嘭、嘭、嘭!」
「喝、喝、喝!」
「殺、殺、殺!」
雙方的刀盾兵左手舉盾,右手持刀,一邊用長刀拍著盾牌緩緩向前列陣而行;在刀盾兵的後面,長槍兵也是緩緩前行。如今只是剛剛交鋒,袁紹和公孫瓚都沒有直接展開廝殺,只是派出刀盾兵和長槍兵試探性的進攻。雙方這是決戰,實打實的硬抗,沒有任何的陰謀詭計,純粹看的是指揮能力和戰場上的應變能力。
「殺啊!」
「殺啊!」
在短暫的前進之後,雙方的盾牌兵也終於迎面對上。刀來盾擋,你來我往,雙方的刀盾兵都是一板一眼的劈砍著長刀,揮舞著盾牌,靠的完全是士兵的經驗和武力,還有士兵的兇悍,在這面對面的肉搏之中,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沒
第四八四章 英雄末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