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程明乃抱必死之心,縱馬上前,及至近前卻發覺對方衣甲並非曹魏兵馬,而是蜀漢的荊州之兵。程明真是絕境遇生,急忙高聲呼喊道:「宛城司馬大將軍麾下程明求見大漢鎮東將軍郭淮。」
對陣軍士聽到程明說話,急忙飛報入內,片刻就見一員少年將軍打馬出列,上下打量程明,問道:「將軍當真是司馬鎮軍部下?」司馬懿在魏受鎮南將軍,在蜀漢則是受鎮軍大將軍官銜,程明自然知曉,急忙翻身下馬道:「某奉司馬將軍之命,突圍救援,還望將軍引見郭鎮東。」
那少年將軍正是郭統,奉父命帶本部騎兵於路北上打探宛城戰局,卻不想以外遇到程明,雖然不知其言之真假,但見對方只有一人,心中也不十分在意,便道:「既是程將軍,吾當護送將軍去見父帥。還請將軍上馬。」程明聽其言語,知道他便是郭淮之子,頓時大喜,急忙翻身上馬,正欲與之同行,就聽後面有人高聲喊道:「反賊程明,哪裡走?」卻是曹真的追兵已至眼前。
曹真因見所派人馬久久沒有回報,惟恐有失,便又派族弟曹遵親自帶人追趕而來,兩軍合在一處,共有騎兵千五百騎。曹遵見程明果然行入蜀漢軍中,又欺郭統兵少,便開口喝罵,遠遠地催軍殺將過來。
程明見到曹遵,知所部乃是魏軍之精銳,素知蜀漢不以騎兵見長,乃告郭統道:「彼兵勢強大,某以求援為重任,少將軍何不暫時退避?」郭統左右不過三百餘騎,人數遠遠不及魏軍,但年輕好勝,閒暇多日,難得有機會戰陣交鋒,不願就此撤退,乃謂程明道:「將軍可先走,吾隨後便來。」不容程明多言,便指派數名屬下將其擁簇離開。程明本想再勸,卻苦無開口機會,而且心中也認定趕往郭淮軍中求援才是緊要之事,不願再陷入苦戰,於是不復多言,與眾人打馬而去。
程明等人離開之後,曹遵軍馬也漸至眼前,郭統乃將長槍向後一擺,部下三百騎皆緩緩後撤。郭統親自走在最後,左手卻不住抖動著馬背上的皮囊,便有不少扎馬釘滾落地上。左右的最後一行蜀軍騎兵盡皆效仿,一時之間,大道之上全是密密麻麻地四角鐵釘。這些四角鐵釘,掉在地上,無論什麼角度都是三角撐地,另外的一隻尖角卻是高高向上,確實是對付騎兵的好寶貝。郭淮知道魏軍精銳都是北方精騎,是以在郭統引兵出營之時,吩咐其多帶此物,以備萬一之需。
這扎馬釘並不很大,魏軍在遠處只道是蜀漢軍隊人少,膽怯而退,是以愈加策馬追趕,等到近前看得明白,卻又一時收不住戰馬。前面數十騎均陷入扎馬釘陣之中,戰馬吃疼,無不受驚亂奔,不少軍士都被摔於馬下。落馬之後,卻又被那些不曾扎完的鐵釘扎入體內,要害之處自是當場斃命,有些傷在別處,一時不能斷氣的,都不由地大聲哀號起來,在地上不住翻滾。後面騎兵一則擔心再被馬釘所扎,二也被前面同袍所阻,努力提拉韁繩,生生收住戰馬前沖之勢,場面顯得十分混亂。
郭統此刻卻早將部下分成三播,正面數十騎均拿出背後的連弩利器,不斷向曹軍發射。餘下兩隊,饒開前面的扎馬釘,分左右向魏軍包抄。連弩乃曠世奇才諸葛孔明所遺之物,箭矢上又淬有南方蠻族的巨毒,一弩十矢,面對著眼前密集的曹魏騎兵,蜀漢軍士幾乎不用瞄準,只要不停地裝矢,放箭便可。三兩輪箭雨下來,魏軍已經死傷數百騎,陣型愈加的混亂,還有不少是自相擠撞落馬。
曹遵隨其兄征戰多年,看出形勢於己不利,便要下令部下暫撤。一眾魏軍見前面蜀軍連弩厲害,又聽主將有後退的命令,再顧不得受傷的袍澤,一起拔馬便走。軍馬退開數百步,不在連弩射程之內,曹遵想要重複整軍再戰,而郭統所帶之奔雷騎已經殺到近前,直插入混亂的魏軍馬陣之中。
郭統雖是有心建立功勳,但卻忘了曹魏才是以騎兵稱雄,奔雷騎雖然受郭淮親自遴選嚴訓,終究沒有多少實戰經驗,不論單兵作戰,還是結陣交鋒都不能與曹真的親衛精騎相比。即便是占得幾分先機,等到曹遵緩過勁來,便指揮魏軍結陣應戰。魏軍人數遠在郭統兵馬之上,雖然有所損傷,此刻仍有千騎左右,一旦近身肉搏,優勢復存。
交戰良久,郭淮便知自己犯下嚴重的失誤,小看了曹魏騎兵,左右三百騎此刻所剩不過半數,雖然魏軍也有所傷亡,卻還有七八百騎,且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