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歷史教訓,不但把那時的北伐名將盡數派來,還在軍隊的數量上增加了七倍,總人數達到了二十萬人。
麥軻處心積慮要讓這些人自己給自己報仇,把他們受到的委屈,暢快淋漓地都歸還那些滿清敵人。
除了在這個戰場上壓倒敵人以外,麥軻還派遣了韋昌輝總攬大局,在更大的層面保證捻軍的勝利,也就是天軍北伐的勝利。
林鳳祥作為北伐軍中路大軍總司令,坐鎮雉河集捻軍總部,派遣了李開芳前去豫南,支援那裡的捻軍起義。
張洛行也採取了相應的配置,把自己的得力助手龔得樹派去指揮。
一月八日,捻軍起義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地點準時爆發。
這些起義的組織形式,沿用了歷史上捻軍起義所有的方法。
在最高的軍事建制下,由總指揮直接管轄五旗。
張樂行自領黃旗,兼黃旗總目。
蘇天福、龔得樹、韓老萬、侯士偉分別擔任黑、白、藍、紅各旗的總目。
五旗之外,另有西北白彥虎領導的西北各族起義聯軍
總旗之下有「大旗」,是組成捻軍的基本單位。
大旗設大旗頭,稱「趟主」。
大旗之下還有「小旗」,是最基層的組織。
這種五旗軍制的組織形式,把處於分散狀態的捻軍初步統一起來。
張樂行為盟主,但是這個盟主不僅僅是各方勢力的盟主,而是天軍任命的盟主,意思是按天軍的要求,管理這些捻軍會中,實現天軍的任務。
同時宣布信條,制定行軍條例,這些都是天軍現有的相關規定。
起義口號:救我殘黎,除奸誅暴,建立天國。
其中軍規條例,都是針對當時的滿清軍隊以及土匪武裝的所作所為,做出旗幟鮮明的禁止,其中包括嚴厲的十三斬。
兵到之處,玷污婦女立斬。
強污幼童立斬。
擄掠婦女幼童隱藏不獻者立斬。
不遵號令約束者斬。
小卒無理持械敢拒首領者斬。
臨陣時故意漏下,支吾打糧,私自下鄉找尋財物,污人婦女者斬。
無號令私自打糧者斬。
對敵時私自逃走者斬。
起身聽三聲號炮齊集;未放炮而先行者斬。
既放炮而後行者斬。
營中私自放火者斬。
行路時故意下路者斬。
守營妄動者斬。
這個條例,最主要的內容是服從命令與民眾的關係,此外,如行軍、安營、繳獲武器歸公等都有明確的規定,說明了大起義後的捻眾軍隊,已經是一支具有嚴明紀律的正規軍隊。
他們還寫了一首民歌,宣傳捻軍起義,讓大家更快地熟悉,以便接受和支持他們。
雉河集,像京城,五色帥旗飄天空。
黃旗豎在集中央,紅、黑、藍、白陣四方。
老樂布下了兄弟陣,四面八方動刀槍。
今天操,明天練,十八般武藝都學爛。
黑旗聽令西北走,藍旗獨攬東北面,
紅旗如火歸南方,白旗就在西邊轉。
捻軍加上天軍北伐軍,很快就在人數上達到了五十萬人。
張洛行在起義初期,憑他個人的名聲,吸引了眾多的民眾加入義軍。
他的出生地就在雉河集。
雉河集一帶,位於淮北大平原的西北部,都是砂礓地,水旱災害的頻繁極多,清朝統治者的榨取與地主的掠奪,這裹的農民極度貧苦,絕大多數農民被剝奪了土地,一年到頭,大半日子要靠野菜和山薯葉子充飢。
在雉河集的北面,有一條淤塞得幾乎消失得河流,只留下一長條長滿荒草的陂地,以及只有五尺寬的小溝,這條河名叫鴻溝。
鴻溝是伯州、素州的界河,是蘆鹽和淮鹽兩個鹽區的分界線。
在清朝食鹽是由國家統一出售的。
全國劃分成若干個鹽區,某一產區的鹽只能在固定的地區出賣,到了另外地區,便算私鹽,要犯法充公。
而鴻溝恰當兩個鹽區的交界線,溝北吃蘆鹽,溝南吃淮鹽;淮鹽價貴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