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空間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有限的篇幅里,每一幀畫面都意味著有取、且必有舍。《長城》時長 104 分鐘,在魔幻、戰爭這類電影裡,算不得長(這類電影的精彩之處就是龐雜的人物線和宏大的主題,這些都必然需要時間去打造);這就意味著,《長城》需要在更緊湊的時間裡,交代很多事。
電影中的第一場戰爭戲,在開場 10 分鐘處,而這之前,除了馬特·達蒙飾演的僱傭軍一方,所有的主要角色均已出場——共有五個將軍、一個軍師(還有一個士兵彭勇(鹿晗飾))。
六人依次排開的場面共有三場(如果筆者沒漏計的話),但作為主要角色之一,黃軒飾演的鹿軍將領鄧將軍,竟然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台詞。而筆者第一次觀看後在片尾主演之列赫然看到陳學冬的名字,卻恍然想不起他的角色,也是二度觀看才找到那個只有一句「來者何人?」且同樣草草被吃掉的人物(御林軍官)。
&城》劇照
軍營里的所有人物之間,沒有個人生命的成長,同生共死的兄弟(妹)情,沒有人道主義關懷和人性/社會反思(「貪婪」這個罪宗在電影中,並沒有脈絡呈現,只是借劉德華飾演的軍師一角口頭交代一句),那麼這些人物都在幹嘛呢?他們全部淪為了背景板......
既然有「角色」,就有所謂的角色功能和特徵,但《長城》從劇作結構來說,所有角色都無來因、無去所。既沒有刻畫其中任何一人的角色特徵,且個人結局都收場潦草,缺乏完整的脈絡。
比如陳將軍(林更新飾)的下場是從熱氣球被饕餮叼下來,死的時候連個特寫都沒有(虧他還是所有將軍里台詞和鏡頭最多的);更遑論吳將軍(彭于晏飾)和鄧將軍了,主帥去打仗,二人直接沒有交代地留在了毫無守國價值的長城上。
這些角色沒性格、沒故事,甚至沒什麼台詞,自然也不占電影時間,那麼時間都用來幹什麼了呢?大概無論看過,或聽過電影的觀眾都知道答案。是的,時間花在了景甜飾演的林將軍一角。
&城》劇照,景甜飾演的林梅將軍。
3. 沒有目標的主角
有許多「孤膽英雄」或「個人成長史」一樣,以單個角色挑大樑的作品(往最近了說,比如《血戰鋼鋸嶺能以一個(孤獨的)角色變化穿起一條完整的故事脈絡,可這一「完成任務的始終性」,顯然被《長城》模糊了,因為片中如果有一個角色能被賦予這種使命,那一定是從歐洲遠來中國的僱傭軍威廉,而不是在軍中倍受愛戴的林將軍——一個從頭到尾喧賓奪主的二號角色。
同樣的,我們以並不非常恰當卻相當「好萊塢」的《血戰鋼鋸嶺》中幾個角色為例,來看下角色功能。
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男主角,性格溫順但很倔強。整個故事,就是從他建立「不殺人」這條信念,中途受到挑戰伙的阻撓、嘲笑情/愛情的不理解界環境的生死挑戰),最後堅守這個信念,且被證明他的堅持是正確的。
&戰鋼鋸嶺》劇照
與他完成整個使命相關的人物有哥:讓道斯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暴力的後果親:戰爭的受創者,暴力和家庭權力的持有者,既讓他有了對戰爭的初步印象,又加深了對暴力的抵制情緒人多蘿西:給予愛情,傳遞信仰和信念,讓道斯的形象更完整,且他「虛無」的堅持從情感角度出發,更具有說服力友(態度不同,但同樣有對道斯從不理解到讚許,到依靠的轉變):這些角色是道斯在戰場上堅持孤軍奮戰的最大動因。
從《鋼鋸嶺》也可見,主角的使命是完成任務,而關聯性角色是促使主人公開始、及完成使命的主要因素——每個角色所持有的態度、情感、角度有限,因而其作用也就有限,但正因為有限,所以顯得合理和真實。
但《長城》中,除了同伴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外,只有林將軍一人與主角威廉互動(彭勇的角色更多的是威廉對他的影響,而非反向),而他的使命是模糊不清的。
&城》劇照,馬特·達蒙飾演的僱傭軍威廉。這一角色原本是承載劇作任務最合理的角色設定,但最後這個任務,卻讓林將軍截胡了。
如果說威廉的角色目標,是從唯利是圖的僱傭軍,到找到更高人生信仰——「
34. 棺山妖冢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