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老人走出府衙大門,看著府衙大門再次關閉,久久沉默不語……
「唉……」
輕聲嘆息成功的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自己身上,蘇老大看向宋遼所屬內閣,一臉的鄭重。
「此次是軍方質詢會,無論諸位心下有怎樣的心思,一旦將今日話語傳揚出去,便是投敵叛國死罪,事涉國運先機,事涉無數將士、百姓生死,還望諸位莫要觸犯國法軍律,以國事為重!」
閣老蔡九看了眼對面,在前來鎮江時,太后蘇眉已經私下裡說了清楚,大將軍府不會幹涉他們在西南各路州縣官吏任命,但大明島一系官吏必須是為民黨黨員,如果做不到,日後再有官職空缺,他們也休想插手。
蔡九不敢無視太后蘇眉私下裡的警告,先是看向大明島一系老兄弟,又看向一干宋遼內閣老人,說道:「老夫不知道別人會不會遵守陛下定下的質詢會標準,但咱們大明島人卻不敢違背陛下。」
蘇十三、馬四海、、李瘸子、鄭老二一干老人紛紛點頭,他們在大明島時就曾吃過不遵守「標準」的虧,自是知曉哪些是碰不得的雷區。
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一干遼人內閣心下不悅,卻又有些擔心,擔心實力最弱的宋人內閣藉此事向蔡鞗施壓,用以減輕些趙福金、方金芝打壓文人士紳力度。
禮部尚書宋啟林見一干遼人看向自己,心下不滿,卻又無法辯解,向蘇老大抱拳一禮,苦笑道:「蘇首輔還請放心,我等絕無人敢壞了陛下規矩,只是……我等年老體衰,又如何可入川,入川之後,又有何人可主持江南大局?」
男不入川,老不入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川蜀是個閉塞之地,是個易於消磨英雄志氣的地方,內閣全是年過半百老人,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一干遼人閣老還好一些,都是遼國遺民權貴,在遼國時就是漢臣中大佬,至於其他老人……清一色的在野屁民。
好不容易成了權貴之人,權利還沒享受到了呢,蔡鞗就把他們生生架空了,可現在又要把他們流放到川蜀道路艱難之地。
死不死在路上且不提,跑到川蜀後,遠離了政治中心總是沒得跑的。
馬四海左右看了一眼,說道:「陛下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若那該死的趙構跑去了長安,與川蜀毗鄰之時,若無內閣鎮守,無論讓誰前往都不怎麼穩妥,文武大員居於自成一國之地,一旦反叛了我明國,再奪勢必困難千百倍。」
「再說了,大皇子為建王,二王妃則以大皇子之名在川蜀設府建衙,想來諸位當知曉陛下心意。」
馬四海看向蘇老大,說道:「別人不信,我馬四海卻相信陛下,天下太平後,陛下是要返回大明島的,也正如宋閣老所說,我等已經老了,天下終究還是年輕人的天下。」
蔡九看了眼宋人閣老們,走到蘇老大身後,一邊推著輪椅,一邊開口笑道:「咱們都已經老了,能幫著陛下守住川蜀就不錯了,在江南弄個小內閣,多讓兒郎們跟著陛下歷練歷練,也沒什麼不好的。」
大明島一系閣老們紛紛點頭贊同,活了半輩子,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經歷過?自是明白馬四海「大皇子為建王」意味著什麼。
天下太平後,蔡鞗不離開中原,時刻呆在大明皇帝身邊,自然會獲得最大利益,可若蔡鞗最終返回大明島呢?緊緊跟在太子身邊也就成了最大的利益所在。
政治鬥爭很現實,也很殘酷,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老人以及背後家族跟在蔡鞗身邊,日後地位如何再高,可若太子身邊圍繞著另一群人,日後太子登基了,他們以及他們的家族也成了遭受打擊最重的一群人。
老人們跟在太子身邊,家族子孫留在蔡鞗身邊,日後無論是何種結果,他們都將是帝國最有權勢家族。
大明島一系閣老們紛紛點頭贊同,他們的子孫大多都居於軍中任職,只是很可惜,最初時沒有幾個人重視《杭州講武小學堂》,第一期學生只是百十個孩兒軍死士、預備役死士,等到所有人醒悟過來時,前幾期學生已經成了各軍高級將領,他們的子孫反而落後了一大步。
大明島根基較淺,即便是內閣首輔蘇老大,在大明島時也只是相當於宋國的一個縣令,蘇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