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這話,用的是半開玩笑的口吻。
但是,劉娥卻顯然並沒有當做玩笑來看待。
相反的,她聽完之後,緩緩收斂形容,思索了片刻,搖頭道。
「官家是皇帝,是百姓臣工的君父,一言一行皆當為萬民表率,不可貪圖口腹之慾。」
「何況,太醫早就說過,官家脾胃虛弱,蟹乃寒物不易克化,我不讓你多食,是為了你的身體著想。」
「吃幾隻蟹是小事,可若是因此生了病,那就是大事了。」
還是那句話,如今劉娥的權力來源,根本上來說是趙禎。
所以,涉及到趙禎的身體,開不得半點玩笑。
這件事情上,趙禎自然也是認可的。
畢竟,古代的醫療條件,能不生病還是不生病的好。
於是,趙禎點了點頭,道。
「大娘娘的苦心,我自是知曉,之後也必定會儘量少食。」
簡單的兩句話安了劉娥的心,趙禎也便轉回到了正題上,道。
「如大娘娘所說,朕乃萬民君父,一言一行自當慎重。」
「那與此同理,宰執大臣為百官之長,上當輔弼君王,下應襄贊國家,難道至少不應該文武表率嗎?」
「寇準之罪已定,爹爹在時,也已有處置,此事原當到此為止。」
「然而中書之中,卻執意不肯放過,反而屢加貶斥,此非敗壞朝廷風氣爾?」
「所謂上行下效,身為宰執尚且如此,則官場黨爭焉能不烈?」
話說到這,實際上才真正算是觸及到了核心。
宋朝的問題雜亂繁多。
但是,在趙禎看來,其中最嚴重,也最首當其衝需要解決的,就是黨爭的問題。
遍數歷朝,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有宋朝黨爭之劇烈。
這種風氣的形成原因非常多,一時難以剖析清楚,但是,其帶來的後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朝臣結黨,相互攻訐,議論政事時往往從各自的立場出發,而不從政務本身出發。
簡單的說,就是對手支持的我一定反對,對手反對的我一定支持,政見之爭變成了人身攻擊。
黨派之間相互傾軋,空耗國力不說,一黨獲勝之後,必會對另一黨大肆報復。
不僅要將其人遠謫窮山惡水,更要將對方立下的大政方針全盤推翻。
更可怕的是,這種黨爭在宋朝竟然是堂而皇之的,甚至還有人喊出了所謂『君子黨』的口號。
有宋一代,結黨眾多,但是只有一黨的領頭官員政治鬥爭失敗時,結黨才會成為罪名,進而使其中所有的官員盡皆獲罪。
整個官場風氣如此,即便是有為國辦事之人,也必會被迫捲入黨爭的漩渦當中,再難掙脫。
所以這段時間趙禎再三考慮之後,覺得想要收拾大宋這一團亂麻,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黨爭!
當然,這個問題對於歷朝歷代來說,都是一個痼疾,想要徹底解決基本不可能。
趙禎也沒奢望過,能夠沒有黨派之爭,但是至少,這種爭鬥要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事實上,這才是他選擇那寇準一案當藉口的原因所在。
這樁案子,就是一次典型的黨派之爭!
當然,唯一值得讓人慶幸的是,從這件案子來看,如今黨爭的烈度還僅止於對政敵的打壓上。
但是,如果放任不理的話,要不了多久,就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劉娥抬起頭,再一次仔細的打量著面前的趙禎。
儘管她已經有所察覺,自己這個兒子並非平庸之輩,但是,剛剛的這番話,仍舊讓她覺得十分意外。
這般年紀,卻能夠有如此的見地。
即便是劉娥也不得不承認,眼下的趙禎,已經不是一個孩子那麼簡單了。
就單憑這番話,便足以讓她將趙禎當做一個成年人看待了。
於是,稍一思索,劉娥並沒有直接回答趙禎的話,而是轉身對著旁邊的侍者吩咐了幾句。
片刻之後,殿中多了一方案幾,
第二十三章:為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