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五年,劍南節度設立。筆神閣 bishenge.com開元十三年起,劍南節度使兼任採訪使,總攬轄區內軍、政、財稅、戶籍管理大權。
故此,劍南道,是唐帝國最早實現軍事財政一體化的藩鎮。
帝國這塊龐大的西南區劃,在安史之亂玄宗幸蜀後,擁兵自重、補給豐盈,不由令剛剛在靈武組建朝廷的肅宗,心頭隱憂繚繞。父親雖成了太上皇,卻依然能挾舊天子之威和蜀地之物資,與自己在大唐境內分庭抗禮,如此情形,怎能教李亨安睡臥榻。
於是,至德二載,劍南道被分為東川、西川二鎮。
其後,東西川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朝廷的目的,開始從遏制太上皇的能量,轉為牽制當地軍閥的勢力,避免蜀地成為第二個幽州。
其中,由於西川所轄許多州縣直接面對吐蕃與南詔,故而承接了劍南道的主體部分,也受到朝廷更為嚴密的監控。
這種監控,歷經數任劍南西川節度使,至最後一任蜀地土著背景的節度使——武將崔寧被召入長安掛了相爺虛職後,終於有所緩解。
成都,西川節度使府中的低級吏員們,並不清楚張延賞和韋皋,這對先後鎮蜀的翁婿間,具有怎樣相互依存又反目生怨的過程。
他們只是直觀地感受到,自張延賞鎮蜀,再到他女婿入主成都府,西川與京城及鄰鎮的關係,緩和了許多,府中迎來送往、設宴款待事宜,也頻繁起來。
同時,他們也發現,韋節度設宴時,不像他岳父張延賞那般,喜好安排盛大的管弦絲竹伎樂表演,而是,以詩侍宴。
比方今日。
暮春傍晚的宴飲,是為招待京城來人,以及鄰鎮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的幕府判官,而舉行的。
西川軍府中各位小吏從事,看到樂部只來了琵琶伎高洪和詩伎薛濤二人,於申時初,便靜靜地立在宴廳外的桐蔭之下。
石徑兩旁燈燭點亮時,西天尚有晚霞似火。
榴紅色的暮光中,身量如梧的韋皋踏進院來,引著幾位賓客往裡走,寒暄之間用的亦是京兆口音。
已由韋皋任命為幕府推事的前進士劉辟,跟在最後頭。見上官們踏過門檻,劉辟折過身,來到高、薛二人面前,簡略地吩咐了她們幾句。
這是主公韋皋的要求。但凡來客,其履歷與可能有的喜好,韋皋都要命劉辟親口交待給樂人,尤其是薛濤。
燈火明滅中,劉辟在言語間瞟著薛濤,素來積蓄的怨懟,再次如煮沸後的茶沫,從心底咕嘟嘟翻湧上來。
同為樂人,那琵琶伎高洪,雖也並無十分強烈的卑媚逢迎之意,但每次聆聽他劉推事的訓導時,都能不著痕跡地讓劉辟感到一種被仰視的滿足感。可這薛氏,總是表現出若有若無的疏離,那種幾乎與倨傲只有一步之遙的疏離,在劉辟看來,便是不將他放在眼裡。
去歲剛入西川幕府時,劉辟對主公韋皋與薛濤的微妙關係,產生過幾分探尋的興趣。科舉登榜只是一個門檻,西川幕府才是他劉辟的大好前程真正起步的地方,他當然要弄明白主公韋皋親近的人。
不過,他很快體驗到摸不清原委的挫敗感。
這個青春妙齡的女郎,聽說是被前任節度張延賞召入樂署的。可是,莫看韋皋進城的第一日便獨獨留下她長談,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小娘子卻並未得到脫籍的恩惠,仍是每日在樂部的院落深處的一間小屋中,為歌伎寫詩,或者幫其他樂人修改《竹枝詞》。
劉辟咂摸著,薛濤不脫樂籍,便意味著韋皋與她在風月之事上,一定是謹慎的,不沾染的,連侍妾都不是,否則,豈非教士庶們閒議笑話,甚至傳到京城御史耳朵里,給了他們不費力的述案題材?但漸漸地,劉辟又發現,韋皋有時也會傳薛濤去衙署,據書吏講,乃命她為幕府與長安進奏院的公文往來斟酌字句。
這種情形,超越了劉辟對於主僕、師生、良賤、男女等各種常見關係的認知能力,令他困惑,繼而煩躁。他明白,韋皋之於他,至少目前是高山般的人物,他完全沒有要去征服和翻越的意思。但薛濤,竟然以樂籍中人而成為他劉進士的同僚,劉辟不能接受。
「今日京中來的,乃監察御史武公元衡,頗善詩賦,建中四年的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