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90章 封禪(廿九)心學問題

第290章 封禪(廿九)心學問題

七派中不同人物的主張又有不同,像浙中學派中王畿和錢德洪對王陽明的「四句教」就有四有、四無的大分歧。

    二人在陽明生前就為此爭論不休,而王畿、王艮的主張又傾向於禪化,自然又會受到像鄒守益等恪守王學的批評。

    其二是違反師說。除了鄒守益代表的「主敬派」比較恪守陽明宗旨外,其他學派對王陽明的「致良知」、「格物」等概念幾乎都進行了自己的詮解,所以才有了「虛無派」、「日用派」、「主靜派」、「主事派」的區別。

    這其中,改造特別過分的當屬影響最大的「虛無派」和「日用派」。黃宗羲針對這兩派做過專門批判:「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益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

    可以說,陽明學說能夠風行天下,「虛無派」和「日用派」的主張居功甚大,但是由於其改造過大,躋而為禪,也導致心學的本來面貌被掩蓋。

    說起來,當初王陽明本人可是專門批評過一些佛、老學說之中過於虛妄的說法的,不知道他泉下有知,是否會為後世門徒亂解其本說感到憤怒?

    其三是流於空疏。原歷史上的明末社會在危機四伏,經濟衰退,戰事頻起,大廈將傾之際,社會呼喚的是能改革弊政、上馬殺敵、整治社會的實幹型人物,而王門後學大都流為虛浮的口上說教。

    關於這點也很讓人感慨,因為王陽明在世時對此就早有預感,其言:「某於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非是容易見得到此。此本是學者究竟話頭,可惜此理淪埋已久。學者苦於聞見障蔽,無入頭處,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但恐學者得之容易,只把作一種光景玩弄,孤負此知耳。」

    真是不幸啊,先生竟一語成讖。

    王學的命運不幸被其言中,在其去世後,王學也逐漸趨於空疏,不再作修持上的功夫,只是「想像」,也忘了乃師四平叛亂的壯舉。


    對於王學的空疏之風,顧炎武對此做了激烈批評:「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風至於百有餘年之久者,古有之矣。王夷甫之清談,王介甫之新說,其在於今,則王伯安之良知是也。」

    他將王陽明比作晉之王導、宋之王安石,認為明朝的滅亡,根子上就是王陽明所開啟的「新說」導致的。

    當然,將國家的覆亡歸結為一百多年前的某個人,不免失之簡單武斷,但也從側面說明陽明心學的流弊波及深遠。

    陽明心學本質上是「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正如牟鍾鑒所說:「陽明心學不是書齋哲學,不單純是邏輯推演的產物,也是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痛苦體驗後有深切解悟的產物。王學是生活和實踐的哲學,這對於準確把握王學的內在精神十分必要。」

    現在諸位當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何其偉大的論斷和指路明燈了吧?

    回到心學,從外因來說,心學也面臨幾大問題:

    其一是官方的打壓。姚江心學作為新興的學說,由於對官方所宣揚的朱學形成了挑戰,對朝廷的穩定具有潛在威脅,自然會遭到打壓。

    早前,嘉靖帝就曾直斥陽明學說為「叛經背道之書」,專門下詔「自今教人取士一依程朱之言」來鞏固正統官學的地位。

    陽明心學「致良知」所推行的「內聖」之學,把個體從禮教束縛中解放了出來,使人們更為注重個體的體驗,因此受到朝廷中反對勢力的打擊報復,被冠以「邪說」、「反叛」、「異學」、「異端」等稱呼。

    雖然王學在隆慶元年被朝廷上層認可——本書前文曾說過,當時內閣之中從徐階往下,有一大批心學門徒,不說把持朝政,至少也是強勢影響朝政的。不過,彼時心學門人之中也還是有不少遭到政敵報復打壓,導致一大批為官的王學後學被貶黜或下獄。

    如浙中學派的錢德洪被彈劾入獄,自其出獄後到去世的三十年間,都再無一官一職;王畿則被斥為「偽學小人」,導致他主動辭歸隱逸達四十年;彭季山二度被貶後便罷官歸家;羅念庵因為直諫被貶為民等等。在這樣的打壓下,王學的影響力日益減弱。

    [註:這裡的打壓主要是張居正為首的朝廷乾的,高



第290章 封禪(廿九)心學問題  
雲無風推薦:  東唐再續  宦海龍騰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都市無敵戰神  末世之黑暗衍紀  無武江湖  諸神!  神州鎮魔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