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永曆十四年正月,隨著洪承疇告病返京,清廷命吳三桂留鎮雲南,全權負責該省軍民事務。一筆閣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吳三桂大權在握,已是名副其實的雲南王。
沒想到就在此時,清廷要盡撤八旗軍並裁汰綠營的諭旨傳至昆明,吳三桂大吃一驚,趕緊上疏順治帝,聲稱儘管清軍已經收取雲南,但滇中局勢尚未穩定,分散於各地的明朝殘餘勢力還有很多,若邊境隱患一日不消除,則全國兵馬一日難得安寧,故而此時越是軍費繁重,越是應當考慮周全,不能半途而廢。
為此吳三桂在疏中著重向順治帝分析了「三患二難」:
永曆帝如今雖已遁逃入緬,但明軍殘部仍在李定國、白文選諸將的率領下,打著永曆帝的旗號,活躍於三宣六慰、孟艮一帶,如果不趁現在雲南新收,天威震赫之時大舉入緬,徹底消滅殘明勢力,一旦等到明軍各部恢復元氣,捲土重來,屆時戰火重燃,周而復始,永無休止,清廷必將陷入被動局面,從此疲於奔命,難以收拾,此為一患在門戶。
雲南土司反覆無常,唯利是圖,若清廷對永曆帝避難緬甸一事熟視無睹,明朝殘部便會繼續以永曆帝之名,號召各路土司軍,許之以高官厚祿,發動叛亂。到時候烽煙再起,海內動盪,此為二患在肘腋。
從大明、大順、大西各處投降而來的兵馬,清廷雖都已經做了妥善安排,但不見得這些人全部都是真心歸附,如果他們聽說永曆帝在緬甸養精蓄銳,難免會有懷念和牽掛之想,萬一邊關有警,這些人起了復明之心,群起響應,後果不堪設想,此為三患在腠理。
而如今清廷兵馬雲集於滇,糧餉全靠民間徵收,各省難以接濟,若等到糧餉難以徵收之時,清軍將很難在雲南立足,此為一難。
現如今賦稅太重,雲南境內民不聊生,逃亡者甚眾,清廷官府有心無力,此為二難。
鑑於上述的「三患二難」,吳三桂建議順治帝長痛不如短痛,必須速戰速決,儘快進兵,早收全局。
此份上疏雖是吳三桂從自己想成為「雲南王」的私心出發,借清廷之箸為自己謀劃,但其對當前局勢的分析還是十分準確的。順治帝讀罷猛然醒悟,只要永曆帝及其太子尚在人世,則西南邊陲、東南沿海、夔東山區的抗清武裝以及潛伏於中原大地的復明勢力就有了心理上的寄託,大明復興的希望就永遠不會滅絕。
念及至此,在經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後,順治帝於四月三十日正式下旨,同意吳三桂進剿之請,並由戶部撥給餉銀三百三十萬兩,以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領八旗精銳前往雲南,會同吳三桂共同進剿緬甸,徹底消滅盤據於滇緬邊境的殘明勢力。
為慎重起見,順治帝又派學士麻勒吉、侍郎石圖先行前往昆明,同吳三桂面商機宜。
接到順治帝同意進兵緬甸的聖旨,吳三桂這才終於如釋重負,放下心來。他立刻派遣使者前往緬甸,威脅緬王莽達喇道:「若不速將永曆帝縛解回國,則清廷大軍不日便將進軍阿瓦,雞犬不留。」
緬甸東吁王朝立國兩百餘年,此時已是日薄西山,國中百姓本就對先前莽達喇收留永曆君臣之事大為不滿,私下悄悄議論說永曆帝是個不祥之人,若是繼續將他留下,只會禍害國家,禍害百姓。如今聽說吳三桂派人送來了最後通碟,自是紛紛山呼萬歲,認為此乃送走瘟神的最好時機,只要將永曆帝交給吳三桂,就能夠得到清廷的幫助,緬甸也能夠重歸安寧。
可緬王莽達喇雖然平日裡對永曆帝很不友好,但卻並不同意將其交給吳三桂,為此,他力排眾議,義正言辭地對朝臣們言道:「緬甸雖是小邦,然也知信義二字!本王絕不做乘人之危,不仁不義之事!更何況永曆還是大明天子,咱們名義上的宗主,我等今日不幫他也就罷了,再落井下石,是為逆天也!逆天不祥,不可為之!」
緬甸相國錫真在一旁忍不住提醒道:「吳三桂派來的信使還在驛館內等著,該如何回復,請大王明示。」
莽達喇皺了皺眉,閉目思索了許久,方才繼續說道:「既然不知該如何回應,那就不要回應了,每日好吃好喝的供著,暫且靜觀其變吧!」
隨著信使被莽達喇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