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正文卷第四三五章內陸安康九年的元宵節之後,朱靖垣收拾東西離開江戶,前往陝西的西安上任。
這次要去內陸了,所以要先乘船到蘇州上岸,再換專用的火車前往西安。
現在可沒有高鐵,從蘇州到西安全程一千五百多公里,要在車上坐一整天。
不過皇室的專用列車就拉朱靖垣一家人,車廂內的設施也都是頂級客房水平。
除了火車本身的聲音無法避免之外,就相當於在室內休息了一整天而已。
朱靖垣晚上睡覺,白天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思考自己未來的工作。
從蘇州到西安,是從沿海到內陸,從江南水鄉到中原大地,從長江三角洲到黃土高原,這一路上的環境相差極大,自然景觀可以說是非常豐富了。
不過朱靖垣本人更加注意的是,大明本土內陸在社會和人文方面的差異。
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以及與前世記憶的差異。
這個世界的大明,開始開拓殖民地之後,本土不算太好的田地,就逐步荒廢了。
南方丘陵地區的梯田早就已經完全退化成了山林。
只有面積足夠大的平原地區,才會有一眼望不到頭的大規模的農場。
從江南到中原,到處都是屬於皇室的大型農場,在過去的幾年裡面迅速完成了機械化。
大量的農業工人被送進了城市,消減了一部分城市的用工缺口。
列車在大平原上穿行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大型的拖拉機,還有播撒農藥的農用飛機。
以及偶爾能看到的,似乎是在玩或者訓練用的小型民用飛機在天上飛。
這裡的小農經濟徹底的消失了,就算是在本土,也只剩下了公司化經營的大型農場了。
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大明與朱靖垣前世生活的國家的最大區別。
朱靖垣恢復記憶之後,每次想到這件事情,就有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自耕農這種生產方式,雖然在工業時代看來是絕對的落後產能。
但在東方傳統王朝之中,卻是王朝穩定存續的重要基礎。
按照自己學過的後世的社會學理論,自耕農的性質是「小資產階級」。
因為他們擁有土地這種關鍵的生產資料,同時多半還會有自己置辦的各種農業工具,這也是典型的生產資料。
反而是廠商內的經理和掌柜們,只要沒有拿到所在廠商股份的,無論生活上多麼的體面和講究,性質上都屬於無產階級。
因為他們沒有掌握生產資料,完全依賴於東家們發的工錢過活。
真正的最大規模的小資產階級群體就是自耕農。
一旦土地完成了徹底兼併,自耕農全部變成了「長工」,性質上就成了無產階級。
自耕農是非常穩定的社會組成部分,而長工顯然就非常的不穩定了。
朱靖垣確認了大明的情況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前世南殷洲的那些國家。
這些國家在獨立之後,原有的種植園經濟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土地掌握在農場主的手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大量的農業工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不得不去城市尋找機會,所以這些國家就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但是如果這些人在城市也找不到工作,那整個國家也就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了。
南殷洲的很多國家的工業發展不起來,國家也沒有土地分給找不到工作的工人,只能讓這些人以待救濟的狀態生活在城市的貧民窟。
美利堅和歐洲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只不過是貧民窟規模大小略有不同而已。
典型歐美社會的貧民窟,就是沒有土地也當不了工人的人的聚集地。
神州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