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 靈感碰撞
今天第一更,求推薦,求訂閱。
作為音樂人,對於處女專輯總是慎重再慎重,以期待自己初試啼聲的作品能夠取得承載自己對音樂的想法,也希望能夠獲得大眾的認可。在首張專輯之後,第二張專輯往往會是其對音樂理念的延續和補充。如此一來,音樂人的風格就逐漸形成了。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如果首張專輯就已經成為了人們記憶之中無法取代的經典,銷量也獲得了令人咋舌的好成績,那麼在這個充斥著快餐文化的二十一世紀音樂市場之內,希望連續出第二張熱賣專輯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於是,首張專輯意外取得突破的歌手,在製作第二張專輯時,勢必就面對著大家期待而挑剔的眼光,壓力無形之中就蜂擁而來。
林肯公園首張專輯「混合理論」以七百萬的驚人銷量拿下了2001年的年終銷量冠軍,至今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了%%是印象深刻的一張專輯。除此之外,林肯公園還憑藉這張專輯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拿下了最佳硬搖滾表演獎。這支九十年代中期就已經在家鄉加利福利亞奮力打拼的樂隊,在世紀的交接點上,終於征服了全世界的耳朵。
所以,當林肯公園結束漫長的巡演,進入錄音室開始準備第二張專輯時,外界的壓力就開始在醞釀了。
事實上,比起林肯公園,埃文-貝爾所面臨的壓力絲毫不遜色。「一」這張專輯六百一十萬的銷量也驚艷了全美國,而在格萊美頒獎典禮上拿下四座留聲機的表現,更是一夜之間讓埃文-貝爾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埃文-貝爾在籌備「二」這張專輯時,來自媒體和聽眾的壓力,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在去年的暑假,一件誹謗事件將大眾對「二」關注的所有壓力都轉移了,這讓埃文-貝爾可以全身心投入這張專輯的製作之中去。待十月份「二」面世時,埃文-貝爾用最出色的音樂交出了驚人的答卷,七百五十萬的銷量,還有七座格萊美獎盃,也成功地讓埃文-貝爾躋身頂級歌手的行列,更不要說被載入史冊的「天光」了。
至於林肯公園,大眾對於他們第二張專輯的期待,其實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經歷過長期地下樂隊生活的**樂隊們,總是有著屬於自己的個性和堅韌的意志:否則他們根本沒有辦法等到熬出頭的那一天。
查斯特-貝寧頓、麥克-信田等人,從來就沒有關注和追求外界對他們各種不靠譜的期望。他們唯一遵循的,就是自己的標準,並依據這個能讓他們自己滿足的標準,細心而充實地進行專輯的籌備。這一點上,林肯公園和埃文-貝爾有著驚人的相似。
上一次埃文-貝爾在與查斯特-貝寧頓交流時,開玩笑地提起了媒體對林肯公園的關注,查斯特-貝寧頓在電話另一端就是粗口連篇,「愚蠢的媒體,他們也就是沒有話題才會炒作如此無聊的焦點了。專輯能夠賣一千萬張,這是該死的運氣。在這一行里,不是每次都有這種好事的,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對於查斯特-貝寧頓的鬱悶,埃文-貝爾感覺同病相憐的同時,又多了一份愜意,因為他早就對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吼過「見***鬼去吧」,所以「二」這張專輯面世之後,埃文-貝爾直接就潛水到「加勒比海盜」劇組去了,讓那些媒體都鬱悶之極。「他們就希望找這些愚蠢的話題去騙騙觀眾。誰都知道,如果專輯質量不過關,就算是披頭士,銷量也好不到哪去。」
製作一張新的專輯,最應該做的,就是撇開上一張專輯的成績,無論好壞。站在全新的視角上,對歌迷負責,對音樂負責,對自己負責,製作出自己滿意的音樂,這才是最核心的重點。至於銷量什麼的,說句實在話,決定權從來都不在歌手自己手裡。
林肯公園就是如此,他們最大的壓力是來自內部,每一位成員就是最苛刻的聽眾,他們希望製作出一張足以令樂隊感到驕傲的專輯,製作出最優秀的歌曲,才是林肯公園精力集中的焦點。當然,林肯公園內部公認的最佳聽眾還有一位:埃文-貝爾。
現今林肯公園和埃文-貝爾的交情,可不僅僅是外界媒體所了解的那麼表面。雙方的每一次交流,都可以感覺出那種志同道合的幸福感。特別是他們在音樂上的合作,總是能夠發生靈感的碰撞
547 靈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