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官讓宴請楊思賠罪的事情傳到了姜芃姬耳中。
身為主公的她還沒說什麼,吃瓜觀眾已經興致勃勃地開了盤口。
【瀧水西江】:亓官大佬一頓飯就想收買小蓉蓉?天真、幼稚、不自量力,至少兩頓!
【念對樓上的艾迪】:小蓉蓉這次差點兒沒命誒,一頓肯定不夠的。
【餘生繁】:樓上全是鹹魚,楊思怎麼說也是謀士,你們見過哪個謀士會為了吃改變立場?
一部分吃瓜觀眾樂滋滋地湊熱鬧,另一部分觀眾卻比較現實。
不管是楊思還是亓官讓,他們都是成了精的白切黑而不是幼兒園的小盆友。
幼兒園的小盆友鬧矛盾,一根棒棒糖就能和好如初,再來頓大餐就能好得像是穿一條褲子。
這倆白切黑鬧矛盾了,說不定從此以後就針尖對麥芒呢。
當然,這不是最讓他們擔心的,他們最擔心亓官讓和楊思不合會讓丸州內部勢力分裂。
觀眾們翹首以盼,迫切想知道最後的結果,姜芃姬也挺好奇。
「聽說,昨日文證請動子孝下廚?」姜芃姬笑著道,「子孝廚藝極佳,倒是便宜靖容了。」
亓官讓輕搖羽扇,聽姜芃姬提起昨天的事情,他平靜的眸子掀起了些許波瀾。
「子孝手藝的確不錯,哪怕御廚也稍有不如。」
「靖容若是知道下廚的人是子孝,怕是要黏著他了——」
正說著,姜芃姬看到一條彈幕。
【桂圓八寶粥】:古人不是講究「君子遠離庖廚」麼,哪怕子孝廚藝真的不錯,亓官大佬拜託子孝做飯,這不是故意挑釁?一想到這個就有些不舒服,好似亓官讓把子孝當廚子用。
按照觀眾的理解,亓官讓這麼做很欠妥當。
不過——
他還真是冤枉亓官讓了。
【音樂家諸葛琴魔】:「君子遠離庖廚」跟下不下廚有什麼關係?你要說這話很偽善,我倒是能理解。這話出自《孟子》,原句是「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離庖廚也」。通俗來講,不進廚房是不想聽到家畜的慘叫,因為會生出不忍之心,不忍心去吃,更不忍心去殺,不是說君子不應該下廚做飯。不過呢,隨著社會演變,很多話都被刻意曲解了,例如「女子無才便是德」,本意被曲解得媽媽都不認識了。
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總是要吃飯的,不然早餓死了。
亓官讓私下委託廚藝極佳的衛慈幫忙,根本沒有輕慢鄙夷的意思。
若真是羞辱,衛慈會傻乎乎答應?
亓官讓不知彈幕的存在,徑自說道,「主公所料不錯,子孝已經被纏上了。」
姜芃姬在腦海中想像楊思對衛慈圍追堵截的場景,不由得啞然失笑。
靜了一會兒,姜芃姬倏地開口。
「此次禍事,罪責在我。這次委屈文證了,讓你替我頂了罪。」
檄文是姜芃姬讓發的,亓官讓不過是遵從了她的命令。
若要雞蛋裡挑骨頭,頂多說亓官讓檄文寫得太損,惹得許裴惱羞成怒。
這樁事情,姜芃姬和楊思各占五成責任,亓官讓不過是被遷怒的池魚。
沒做錯什麼卻要承受楊思的火氣,站在亓官讓的角度,他也挺委屈的。
如果亓官讓和楊思鬧起來,姜芃姬也不會責怪他們。
她果斷承認自己的錯誤,惹來亓官讓詫異的目光。
以遠古時代主流思想來看,主公是不可能有錯的,錯的只有臣下。
拿姜芃姬這事兒舉例,她覺得自己錯了,但站在亓官讓等人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
他們身為謀者卻沒有發現其中隱患,沒有及時勸諫主公,致使她犯了錯,所以責任在他們。
這邏輯擱在姜芃姬眼中很不可理喻,別人卻沒覺得哪裡有毛病。
「錯就是錯麼,我像是那種死不認罪的?」姜芃姬笑著調侃,她和亓官讓不僅是主臣,還是好友,不涉及公事的情況下相當隨意,她也沒什麼架子,「要不要我親自下廚給你補一頓?」
亓官讓垂下眼瞼,淡淡地道,「主公說自己有錯而讓無錯,何必又罰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