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心裡在滴血,可老李頭卻依然能夠熟練地做著他做了一輩的引以為榮的行當。只是他根本無法想像,自己的兩個兒子竟然死在了他的前面,更沒有想到自己會親自為他們送行。
「別,先別蓋棺。」六子他娘從人縫裡擠了過來,「李大爺,打狗餅子還沒放進去呢。」說完,把老李頭交代她做的東西遞了過去。一根筷子中間串著五張烙得黑曲燎光糊巴拉嘰的大餅。六子他娘費了半天勁才從牛料臼的縫隙里摳出了一點剩牛料,可擀成面後發現實在是少得可憐,於是又摻了點灰土才勉強烙成了這幾張餅。
老李頭接過打狗餅子又遞給了三驢子,「把這幾個餅子放到你哥手裡,告訴他,要是路上有惡狗攔路,就把這餅子扔出去一個,那狗見了餅子就不會擋道了。」
等到棺材蓋重新蓋好之後,老李頭再次像下達命令一樣說道,「走吧,報廟。」
這前前後後的一環又一環是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是活著的人為故去的人送行的一種方式,而報廟是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老李頭無疑是這些環節的指揮官。
披麻戴孝的三驢子肩扛著引魂幡躬身站在了大門口,有人將用干稻草紮成的小人兒放到了他的後背上,兩邊分別有一個人扶著他。小人兒代表的是二嘎子的靈魂。所有人都有序的排成了隊伍站在了三驢子身後,唐長老師徒幾人也跟著站到了隊伍的最後面。
這時,老村長左手拿著個水壺,右手拎著個燈籠站到了三驢子前面。據說這水壺叫做漿水壺,裡面裝的是米和水,意思是亡人在路上喝了時可以喝水,餓了可以吃米。而燈籠是給亡人照路,免得魂靈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當老村長告訴老李頭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老李頭宣布靈魂上路,於是哀樂響起,一行人拖拖拉拉的走向村北面。二嘎子的靈魂自然是在引魂幡的帶領下一同前行,要不然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往哪兒走。照老規矩,這個引魂幡必須是亡人的長子扛,長子不在由次子扛,若是亡人沒有兒子就由長女代替,長女不在由次女扛,若是亡人沒兒沒女可以由侄男侄女代替。只可惜二嘎子啥都沒有。原本這種情況下可以將引魂幡放到棺材上,由亡靈自己扛,但三驢子怕這樣累著哥哥,毅然肩負起了這個有悖人倫的重任。別看這個引魂幡和稻草人分量不重,但按規矩一路上抗幡人必須是弓著腰、低著頭,一步一步往前挪著走,否則若是閃了或者驚嚇著靈魂,西方地界概不收納。要不怎麼用兩個人左右扶著他呢,把個三驢子給累的呀,慘啊。
老李頭一邊走一邊口中念念有詞:
兒子你登上瑤池大路
兄弟和父親為你來送盤纏
歸家路往西行你睜眼看
三條大路你走中間
鬼拉或鬼打你莫害怕
就怕鬼王關鬼王來阻攔
金雞關淚眼朦朧你莫要怕
五穀雜糧仍在地平川
惡狗關千萬別害怕
隨手拿出打狗金鞭
走金橋過銀橋通天入地
爹爹我忍悲獻上路引一篇
這幾句話俗稱『路引』,就是陰陽大師在報廟路上的一段說辭,不管是給誰送行,千篇一律都這樣。
所謂報廟,就是到廟前給亡人送路上用的盤纏,同時讓所有鬼神知道這個人要奔赴黃泉了,到了那面得有人負責接待安排。不報廟就成了孤魂野鬼了。在村北面一個早已模糊的十字路口前,眾人終於停住了腳步。若干年前這個路口旁曾有一個城隍廟,只是因為兵荒馬亂村民無力修繕,現在這裡只剩下了一個依稀能看出廢墟模樣的遺址。但不管怎麼樣,村裡有人故去時還是習慣性選擇在這裡報廟,多少年一直是這樣。
有遺址,就有神在。
老李頭因為看不見,一直有人負責攙著,但這並不會影響他的工作。幾十年了,從在父親手裡接過這個行當開始,他不知送走了多少人,卻從未出現過一次差錯。他對干好這個行當的熱情絲毫未減,他依然在內心深處深深的愛著這個在別人眼裡有些迷信色彩的行當。
「各位父老鄉親和來賓都聽好了,」老李頭口中的來賓指的是唐長老師徒,「大家都隨著老村長圍著土地廟左轉三圈,然後再右轉三圈。」
老村長帶著大夥像拉磨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