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項羽是真的喜歡烹人,烹徐生、烹周苛、連已經自殺了王陵之母都烹,有這些前例,他要烹劉太公,那真不是嘴上說說。
聽李念講說項羽要烹劉太公,沛公向項羽討一杯肉羹,始皇道:「此為沛公之計也,唯如此可使劉太公免於一死,而項羽此舉不僅惡了沛公,還惡了劉太公,那呂雉也在項羽營中,也將惡了呂雉。」
就烹劉太公一事,項羽一次便跟沛公、劉太公、呂雉全結了仇。
他要烹的是沛公爹,要是真給煮了,就算沛公真薄情寡性,但為了給天下人裝個樣子,也會跟項羽不共戴天,至死方休。
而劉太公身為要被煮的身材,聽到項羽要烹他時,能不害怕,事後能不生恨?
呂雉當時也被項羽扣押,她會不會思考項羽烹了劉太公後,下一個食材會是誰?
李念點頭道:「誠如大王所言,所以臣以為項羽最終垓下被圍,兵敗如山傾,縱使投降也難逃一死。」
不說劉邦、劉太公想殺了他,就張良、王陵、樊噲誰不想弄死他?
韓信估計都想上去抽他兩巴掌:叫你狗眼看人低,昔日不聽韓某之策,如今淪為階下囚了吧,霸王?
烹煮王陵之母時的項羽已經爭霸天下有三年,還如此隨性行事,可見其三年中並未有多少成長。
再聽李念講到項羽垓下兵敗,不願回江東,自刎於烏江,始皇犀利評價道:「其非不願回江東,實是知大勢已去,他回去江東也難挽傾頹,他江東有多少才俊,能比肩沛公手下諸臣?」
「有能比蕭何、韓信、張良、王陵之士?」
「他若回返,只會給他那些江東父老帶來禍患。他倒也算條漢子,知道回去江東是禍,自刎而死。」
李念認為始皇的評價很對,垓下兵敗後,項羽的大勢徹底已去,就算回到江東,也只是將江東弟子推向火坑,他已經不可能再翻盤,
什麼「江東弟子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他面對的可是整個大漢開國天團,且很多重臣都想他死的那種,在那個時代,他還能從江東拉出一批人對抗得了不成?
將項羽的諸多事跡講完,始皇帝對項羽的仇恨居然減輕了,這項羽沒一點帝王該有的樣子,甚至有些行為都不像個正常人,跟這種人太計較,只會平白降了他的身份。
始皇道:「那項羽即便得了天下,也會很快分崩滅亡,其雖有霸王之勇,卻無君王之才,可為一將,不可為君。後世於其評價如何?」
李念古怪道:「後世多有辱沛公而好項羽者,認為沛公卑鄙無恥,是個潑皮無賴,霸王有情有義,是條英雄好漢。」
「尤其垓下之圍,其與虞姬相別,更有一典故『霸王別姬』流傳千古,為後人稱頌,多被用來形容英雄末路。」
「『霸王別姬』還有一首詩與其相配,那項羽自己作的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騅』是指項羽常騎的一匹駿馬,『虞』指的正是『虞姬』!」
始皇評價道:「其到如此境地,還不是其自為之,有何悲嘆,有何可惜?」
說這話時,始皇想到了大秦滅亡,項羽會落到「霸王別姬」、「烏江自刎」,主要是項羽自身的原因,大秦二世而亡也是大秦自身的原因,不也一樣?
不過現在,大秦定能避免二世而亡的結局,項羽也不用擔心會和虞姬相別,在烏江自刎了,都不會再有機會遇見虞姬。
這一次,始皇沒有問李念,項氏一族該如何處置,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不需要李念再為他參考。
李念知道始皇心中定是對項氏一族充滿了殺意,但他也沒想過勸諫始皇,他對沛公、張良等有好感,對項羽卻沒多少。
始皇這時想到了一個問題,問道:「為何後世人多喜項羽,而惡沛公?」
雖然李念沒刻意去抹黑項羽,但始皇還是看出他對沛公和項羽態度上的不同。
李念道:「後世大多人雖上學讀書,但並非人人皆知史,反倒是些典故,如『霸王別姬』,幾乎人盡皆知,且『霸王別姬』為悲情,常更能使人感同身受。」
「
第84章 捲土重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