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朝的攝政王,竟然有兩位,還恰好是一男一女,這已經夠讓人驚訝了。而一直被眾人當做花瓶的這位福澤郡君,竟然也會上本,就更讓人無語。
眾人甚至一直到現在,都不肯改口稱她為攝政王,只願意管她叫福澤郡君。
這一點夏稻花倒是不介意——攝政王有顧明楨就夠了,自己當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花瓶,其實也不錯。
但旁聽了幾天朝政之後,她發現最頭痛的除了小皇帝和顧明楨,就是戶部尚書。
這位老大人每天的任務就是跟人吵架,跟兵部尚書吵,跟吏部尚書吵,跟禮部尚書吵,跟工部尚書吵吵到最後,不管吵得贏吵不贏,他都愁眉苦臉地祭出大招:「沒錢!」
這一招一祭出去,就能成功地把他自己臉上的愁雲慘霧,轉移到旁人臉上。
夏稻花旁聽了幾天之後,就覺得還是不能幹看著。
有棗兒沒棗兒打三桿子吧!
於是她認認真真地找了許多資料,琢磨了一番,寫了這個奏摺。
看到夏稻花的奏摺,小皇帝和顧明楨都覺得有幾分驚訝了。
雖然她用的還是大白話,但格式竟然沒有太大的錯處。雖然跟大家常用的格式不大一樣,但基本上做到了條理清晰,而且還很貼心地列出了目錄和頁碼——這在奏摺中算是頭一份兒,相當出格。
夏稻花的奏摺,基本上只圍繞著一個中心:怎麼提高朝廷和百姓的收入。
她列出了一些後世常見的惠民之策,大大小小一共十條,排在第一條的,就是修路。
穿越過來這麼久,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不便、通信不便,對於一個享受慣了現代社會的便利的人來說,這些不便,真是讓人無法忍受。
雖然夏稻花可以使用一些超越時代的交通工具,比如她心愛的小電驢,但可怕的路況還是嚴重影響了她的體驗感。
而且,逃難的時候,還有之前在渤海郡交糧食的時候,那些路上的損耗,都給了她很深刻的印象。
她不缺糧食是一回事,因為路況以及刁滑的小吏浪費的糧食,又是一回事。
小吏她可能管不來,但路況麼,她還是可以改善一下的。
當然了,她只是提提建議,給小皇帝和顧明楨洗洗眼睛,至於他們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實現,那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
除了修路,夏稻花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方案,比如通過官驛進行的官營郵政快遞業務,比如針對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比如針對適齡青少年的教育工程,再比如給錦衣雲騎賦予的稽查稅關的新功能
當然,都是作為「拋磚引玉」舉例出來的。
夏稻花建議小皇帝和顧明楨集思廣益,在朝臣中廣泛討論,徵集真正靠譜的富民惠民之策,藏富於民,則國日興。
這封奏摺,在朝臣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沒有想到,本來以為是個擺設的福澤郡君,竟然真的敢在朝政上指手畫腳。
最該死的是,她竟然說的還有幾分道理!
即使為了反對而反對,那話都有些說不出口
但再怎麼說不出口,他們還是把批評夏稻花的奏摺,雪片一般扔到了金鑾殿上。
小皇帝看著面前摞得高高的摺子,很想丟下它們不管。
但身為一個優秀的繼承人,尤其是有顧明楨在一邊看著他,他到底還是硬著頭皮看了下去。看了不到三五本,就恨恨地把摺子一摔:
「我看他們都該好好跟福澤郡君學學怎麼寫摺子!」
第374章 富民之策